文章信息
- 李彤李彤, 温景荣温景荣
- LI Tong, WEN Jing-rong
- 基于“任主胞胎”理论针药并用治疗闭经
- Treatment of amenorrhe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escription of the main child"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4): 309-312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 36(4): 309-312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7.04.18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4-08
中医妇科学以肾-天癸-冲任-胞宫为女性的性腺轴,冲任理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妇女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现象,皆为“冲任之所统”,“月经不调为冲任所伤,月水不通为冲任受寒,漏下乃冲任虚损”。并把调摄冲任作为治疗的关键,从而奠定了冲任学说在妇科中的地位[1]。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冲任二脉在女性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月经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环节,即“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作用机制。此机制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亦是中医人工周期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王冰注释说:“冲脉任脉皆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进一步说明女性月经的潮止、胎儿的孕育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冲任不通则有可能导致闭经,闭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其发病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致。闭经的发生正是以冲任二脉失调为本,强调调整和恢复冲任的生理功能是治疗闭经的重要环节,阐发和补充了奇经学说的理论内涵。临床冲任辨治闭经分为5型,分别为冲任不足、冲任不荣、冲任痰湿、冲任郁滞、冲任瘀闭5型[2]。历代医家都在冲任二脉的专治上进行过研究,明代《济阴纲目》治妇人病方中注明治冲任病变的有四物汤、茸附汤、断下汤、伏龙肝散、调生丸、内补丸[3]。
1 “任主胞胎”理论在妇科中的作用“任主胞胎”理论在妇科中具有重要作用[4]。明代李时珍集前人之论述,编成《奇经八脉考》,记载了任脉的循行分布及病候。生理上,“任”有担任的意思,总任人体之阴经,诸阴脉皆交会于任脉,故任脉为“阴脉之海”,故此“任脉通,太冲脉盛”则可表现为“月事以时下”,即在肾气充盛的前提下, 天癸蓄极泌至, 冲任二脉得到肾精的充实, 广聚脏腑之血,所司的精、血、津液达到旺盛、充沛、通达,两脉相资,血海满溢于胞宫, 而成月经,因此冲任二脉直接决定着月经的潮止。“任”又与“妊”相通,有妊养的意思,故任脉主胞胎,有妊育胎儿的作用。此外,冲任二脉沟通着脏腑、十二经气血及胞宫,从而决定着妇女的妊娠。病理上,《临证指南·调经》批注云:“经带之疾,全属冲任。”临床常见女性身体状况稍有变化就易表现月经失调,所以月经病是女性机体功能失调在生殖系统的具体反映,但各种病因病机多影响到冲任二脉方可发病。若肝、脾、肾3脏有病就可通过冲任二脉功能紊乱,反映于胞宫,治疗主要以补肾、扶脾、疏肝、调理冲任为主。在“针五经,调五脏,和五行”理论指导下,辨证取穴,归经施治,同时亦注重从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对五脏进行系统调控,调理冲任,补肾扶脾疏肝,益气养血,使经血得调,疾病得愈[5]。冲任气血失调还可导致子宫肌瘤[6]。冲任学说在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疾病如不孕、闭经、卵巢早衰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内分泌,提高卵巢的排卵率,可恢复患者的月经周期[7]。因此,妇科病的产生与冲任功能的失调关系十分密切。常见的证型一般有冲任不足、冲任不固、冲任损伤、冲任瘀滞、冲任伏热、冲任气逆、冲任虚寒等证型。经统计,《腧穴论治·国家标准GB/T 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共计71个,从腧穴归属经脉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8]。
2 临床更重任脉冲任学说早已广泛运用于妇科临床,正如徐灵胎所说:“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源洞悉,而后所生之病,千条万绪,以知其所从起。”正因冲任二脉在妇科的生理病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治疗疾病也多从冲任二脉入手,中药多选择可入冲脉、任脉的药物为主,因冲脉没有腧穴,故腧穴多选任脉穴位和与冲脉并行的肾经穴位为主穴,基于这一理论,治疗闭经可选择“针药”并治的方法。“针”即针刺任脉之穴,如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使用辨病选穴、辨证选穴文献用到的主穴来统计计算,常用的主穴有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水道、中极、下风湿点、商曲、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三阴交、子宫、归来、血海、天枢、合谷、太冲、肾俞、脾俞、膈俞、肝俞、十七椎下、公孙、次髎、关元俞、气海俞、大赫、长强、阴交。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6个穴位分别是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肾俞、中脘[9]。针灸历年来在治疗月经病等妇科疾病中往往有很好的成效,不同疾病取穴不同。原发性痛经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和经脉分别是关元、三阴交、任脉、脾经[10]。继发性闭经常选到的穴一般是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关元、水分、支沟、足三里[11]。围绝经期综合征选穴频次较高的常为三阴交、肾俞、神门、太冲、太溪、关元、百会、脾俞、肝俞、内关、足三里[12]。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取穴位经脉归属前3位的依次为膀胱经、胃经、任脉[13]。分娩镇痛临床上针刺经验穴包括合谷、三阴交、太冲、百会,并要求针刺必须要有较强的针感[14]。针灸防治卵巢早衰的常用腧穴按频次排列结果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子宫、脾俞、肝俞、中极、足三里、太溪、气海、血海、太冲、归来[15]。“药”即选用与任脉相关的药物,如紫河车、覆盆子、龟板、巴戟天等。梁学良教授归纳调补冲任的药物,认为黄芪、巴戟天、吴茱萸、鹿衔草可以补冲脉之气,养冲脉血则可用当归、川芎、鳖甲,紫河车、覆盆子、蛇床子可补任脉之气,补任脉之阴优选熟地黄、龟板、阿胶,冲任阴虚选枸杞子、熟地黄、龟板入冲脉;冲任虚弱者选鹿茸入冲、任、督三脉,当归入冲脉,丹参入任脉[16]。
3 人工周期疗法现代医家罗元恺教授提出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概念,认为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似,对人体月经调节也相一致。中医人工周期疗法理论基础治疗原则临床运用,现代医学常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现代医学所谓人工周期疗法是指模拟自然月经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变化,将雌、孕激素序贯或合并应用,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但此法有其局限性:往往忽视了机体的整体性及个体的特殊反应性,疗效不甚理想,且有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月经是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为主,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共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血海由满而溢产生。依据不同时期的阴阳气血变化,每个月经周期可分为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和月经期4个阶段,分别与现代医学中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和行经期相对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工周期疗法,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闭经、崩漏等疾病。
人工周期疗法遵循月经周期阴阳气血的转化规律,针对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对应的治疗,使其顺应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从而起到调经的效果。首先经后期,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卵泡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修复与增殖,内膜开始增厚。中医认为,此期为阴长期,是阴血、津液由亏虚转为充盛的时期,需达到“重阴”状态,为经间期的“重阴转阳”做准备,故治疗当以滋肾养阴、生津养血为主,促使阴血迅速恢复。经间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排卵期,成熟的卵泡排出。中医认为,此期为“重阴转阳”的阴阳转换关键时期,也是氤氲乐孕之时,故治疗应助阳活血,促使从“阴”转化为“阳”,助卵子顺利排出。经前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黄体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内膜,为胚胎着床做准备。中医认为,此期属于阳长期,与孕激素使体温升高这一现象相符合,为阳气充盛,直至达到“重阳”状态,为经期的“重阳转阴”做准备,故治疗当以调阳为主,以使阳气充盛,达到“重阳”的状态。经期与现代医学的月经期相同,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脱落。中医认为,此期血海由满而溢,胞脉通达,经血下行,阳气随之疏泄,故治疗当以行气活血为主,促使经血下泄通畅、顺利[17]。除此之外,中药也可配合人工周期疗法进行联合治疗,称中药调周法。它是一种根据妇女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消长的规律,采取周期性用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30 g,当归10 g,茯苓10 g,党参15 g,熟地黄20 g,白芍10 g,陈皮6 g,砂仁6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肉桂3 g,甘草5 g[18]。
4 “任主胞胎”理论结合人工周期疗法针药并治闭经温景荣老师从事妇科的教学和临床研究多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妇科病。温老师认为经后期应侧重于以滋阴生津养血为主,针刺以任脉腧穴为主,选取关元、气海、血海、膈俞、太溪、三阴交等;中药则以六味地黄丸合增液汤合四物汤。针对经间期认为这是“重阴转阳”的时期,目标是助其转阳,故在经后期基础上,着重助阳并辅以活血,以助卵子排出,针刺应以关元、中极、大赫、归来、三阴交、子宫、血海为主,大赫在现代研究中认为具有促排卵的作用[19],中药则应在前方基础上增加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丹参等。巴戟天、肉苁蓉现代研究表明有促使卵子排出的作用,结合药理用药,现代药理证实紫河车、熟地黄、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鹿角等均有促卵泡发育,提高雌二醇水平,增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催乳素含量等作用[20]。经前期为阳长期,中医应以“阴中求阳”为主,维持黄体功能,针刺应在前方基础上加气海、命门、腰阳关并加以适当的灸法,尤其适用于胞宫虚寒的患者;中药则应以五子衍宗丸为主,针对腰痛患者加杜仲、续断、桑寄生。温老师同时认为经期为“重阳转阴”,经血下泄时期,应促使阴血下泄,以行气活血为主,针刺以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血海、膈俞为主;中药以逍遥散加桃红四物汤为主。
5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9岁,主诉:闭经8个月。既往月经规律,2年前曾怀孕2个月,自然流产1次。刻诊:精神压力较大,脾气急躁易怒,小腹胀痛,平素腰酸,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郁肾虚型,遵循人工周期疗法原则,结合患者体质,治疗如下。
以就诊第1天为经后期,以疏肝补肾,滋阴养血为主以促进卵泡发育,药拟柴胡15 g,白芍15 g,当归15 g,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0 g,生地15 g,玄参15 g,川芎10 g,枸杞子10 g,山萸肉10 g,女贞子15 g,共7天;针刺选择关元、气海、太溪、血海、三阴交、合谷、太冲、百会,隔日1次。经间期从第8天开始,在前方基础上加用淫羊藿15 g,巴戟天10 g,仙茅10 g,丹参10 g,红花10 g补肾阳活血以促排卵,共7天;针刺选用关元、中极、大赫、归来、血海、子宫、百会、太冲。在经前期以平补肾中阳气为主,兼以疏肝,药拟柴胡15 g,白芍15 g,当归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菟丝子10 g,覆盆子10 g,杜仲15 g,续断15 g,桑寄生15 g,共计7天;针刺选用关元、气海、归来、血海、三阴交、肾俞、太溪、命门、太冲。在经期以疏肝活血为主,药拟柴胡15 g,白芍15 g,当归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川楝子10 g,香附10 g,郁金10 g,牛膝15 g,泽兰15 g,共计7天;针刺选用关元、中极、血海、膈腧、合谷、三阴交、太冲。按此方法服药1个周期,停药后5天月经来潮。本次月经周期为35天,且患者有明显的排卵指征(有明显的拉丝状白带),按照人工周期疗法,患者仅1个周期就可以明确排卵,黄体期可以持续14天,效果良好,后续依照此方法巩固治疗,侧重排卵以及黄体期的持续,以备患者怀孕。
5 结语临床应用中医人工周期疗法,首先要根据月经失调的发病情况及病理,确定周期的不同阶段,然后分别选用序贯疗法、经前疗法和经后疗法加以治疗:1)序贯疗法是指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连续使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周而复始,序贯治疗,帮助机体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生理;2)经前疗法是指在经前期、月经期进行中医调周治疗,适用于经前期紧张症、排卵型宫血、月经减少或痛经等疾病;3)经后疗法指是在经后期、排卵前期进行中医调周治疗,适用于闭经、无排卵型宫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中医治疗主要着眼于“证”的区别,而现代医学则着眼于“病”的异同,两者各有所长。中医人工周期疗法的调经方法,就是在中医辨证调经的基础上,吸取西医辨病的长处,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而提出的。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此法可获得较之单一应用传统的辨证调经或西医“人工周期疗法”更为优秀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可靠。闭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若闭经日久,可导致不孕症等相关疾病,引起闭经的原因众多,在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辅以人工周期疗法,在腧穴和药物的选取时重视“任主胞胎”理论对妇科疾病的指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