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Vol. 37 Issue (1): 58-60

文章信息

李雪丽, 王伟, 王佩佩, 弓铭, 邓冬, 李韶菁, 任莹璐, 马雪玲, 赵慧辉
LI Xueli, WANG Wei, WANG Peipei, GONG Ming, DENG Dong, LI Shaojing, REN Yinglu, MA Xueling, ZHAO Huihui
五味降压散镇痛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algesic and sedative effects of Wuwei Jiangya formula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7(1): 58-60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7(1): 58-60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1.1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8-25
五味降压散镇痛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雪丽1, 王伟1, 王佩佩1, 弓铭1, 邓冬1, 李韶菁2, 任莹璐1, 马雪玲1, 赵慧辉1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味降压散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 通过醋酸扭体法、热刺激法观察五味降压散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通过悬尾法观察五味降压散对小鼠的镇静作用。结果 实验表明,五味降压散中剂量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 < 0.05),五味降压散低剂量在给药90 min、高剂量在给药30、90 min时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痛阈值(P < 0.05);五味降压散高剂量在给药120 min能显著缩短小鼠5 min内悬尾活动时间,延长小鼠5 min内悬尾不动时间。结论 五味降压散在达到特定剂量时,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
关键词: 五味降压散     镇痛     镇静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algesic and sedative effects of Wuwei Jiangya formula
LI Xueli1, WANG Wei1, WANG Peipei1, GONG Ming1, DENG Dong1, LI Shaojing2, REN Yinglu1, MA Xueling1, ZHAO Huihui1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gesic and sedative effects of Wuwei Jiangya formula. Methods Writhing method and heat stimul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Tail-hanging test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sedative effect of Wuwei Jiangya formula on mic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uwei Jiangya formula at medium dose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writhing times of mice. Low dose treatment for 90 min and high dose treatment for 30 min and 90 mi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mice pain thresholds. Meanwhile, high dose for 120 min extended 5 min tail-hanging immobility time of mice. Conclusion Certain dose of Wuwei Jiangya formula may play a role in analgesia and sedation.
Key words: Wuwei Jiangya formula     analgesic     sedative    

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平肝熄风、清脑开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1-2]。《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惊者平之”,所以中医主要以安神药来达到重镇安神、养心安神的目的,而近年来平肝熄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渗湿利尿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等的镇静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且证实,相关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3]。五味降压散由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根5味药组成,为民间降压验方。方中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葛根辛散发表以退热,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烦安神;山楂行气散结止痛,通气活血止痛;牛蒡根疏风散热,解毒消肿。前期在五味降压散的降压实验中,发现该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狂躁状态有一定的改善[4-5]。因此,本实验对五味降压散镇痛镇静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级ICR小鼠,体质量18~22 g,实验动物均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京)2012-0001。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五味降压散药物组成为地骨皮3 g,葛根3 g,丹参3 g,生山楂3 g,牛蒡根3 g。中药饮片均购自北京同仁堂药店。其他药物及试剂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BJ2817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601091909);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503141);冰醋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31114)。

1.3 实验仪器

智能热板仪(RB-200,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热刺痛仪(PL-200,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悬尾仪(TST-100,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电子天平(JY6001,上海精科公司天平厂)。

1.4 实验方法

按照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换算公式计算小鼠五味降压散试用剂量为原生药2.75 g/kg,本实验设置小鼠五味降压散用药低、中、高剂量均为试用剂量的1、2、4倍,即2.75、5.5、11.0 g/kg。小鼠阿司匹林给药剂量为55 mg/kg,小鼠地西泮注射液给药剂量为1.8 mg/kg。

1.4.1 醋酸扭体法实验

ICR小鼠,雄性,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9只)、阿司匹林阳性药组(9只)、五味低剂量组(9只)、五味中剂量组(9只)、五味高剂量组(10只)。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于末次给药后将0.6%醋酸注入小鼠腹腔内,沉积在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较大面积较长时间的炎性疼痛,致使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的行为反应。观察注射醋酸后15 min内扭体次数,计算抑制率作为比较指标。抑制率(%)=(阴性对照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阴性对照组扭体次数×100%。

1.4.2 热刺激法实验

ICR雌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1只)、阿司匹林阳性药组(10只)、五味低剂量组(10只)、五味中剂量组(10只)、五味高剂量组(10只)。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3 d。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90 min,将小鼠置于热刺痛仪上部容器中,待小鼠平静之后,将红外灯对准小鼠足底,记录小鼠因刺痛而移开的时间。

1.4.3 悬尾法实验

ICR小鼠,雄性,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地西泮阳性药组(10只)、五味低剂量组(9只)、五味子中剂量组(10只)、五味高剂量组(10只)。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3 d。分别于给药前与给药后30、60、90 min,固定小鼠尾部使其头向下悬挂,两端用挡板隔开小鼠视线,利用图像跟踪系统记录5 min内小鼠悬尾状态过程中的一系列参数。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若方差齐可用LSD法检验,若方差不齐可用Dunnett’s T3法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扭体次数、抑制率

阿司匹林及五味降压散中剂量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见表 1

表 1 各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情况比较(x±s
组别 n 15 min扭体次数(次) 抑制率(%)
生理盐水对照组 9 40.9±10.6 -
阿司匹林阳性药组 9 30.8±9.4* 31.0
五味低剂量组 9 33.0±11.8 23.9
五味中剂量组 9 30.9±8.6* 28.6
五味高剂量组 10 32.9±10.2 25.9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小鼠热刺激法镇痛作用比较

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痛阈值给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五味降压散低剂量在给药时间达到90 min时,小鼠的痛阈值明显高于给药前小鼠的痛阈值;五味降压散高剂量给药30、90 min时小鼠痛阈值均明显高于给药前小鼠痛阈值(P<0.05)。见表 2

表 2 各组小鼠热刺激实验情况比较(x±s
组别 n 痛阈
给药前 给药30 min 给药90 min
生理盐水对照组 11 5.7±1.4 5.8±1.1 5.9±1.5
阿司匹林组 10 3.7±1.6 4.4±0.7 5.6±1.7*
五味低剂量组 10 4.7±1.3 5.9±2.2 7.1±1.2*
五味中剂量组 10 5.3±2.1 6.9±1.5 7.2±2.1
五味高剂量组 10 4.0±1.4 5.7±1.1* 5.8±1.1*
  注:与给药前比较,*P < 0.05。
2.3 小鼠悬尾实验镇静作用

对照组给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地西泮给药30、60、120 min时小鼠5 min内悬尾活动时间与给药前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味降压散高剂量给药120 min时小鼠5 min内悬尾活动时间和给药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一定剂量的五味降压散可以减少5 min悬尾实验中小鼠的活动时间。见表 3

表 3 各组小鼠5 min内悬尾实验情况比较(x±s
s
组别 n 给药前 给药30 min 给药60 min 给药120 min
生理盐水对照组 10 227.2±54.7 233.2±53.4 215.4±63.8 215.6±67.4
地西泮阳性药组 10 245.2±50.9 111.0±74.4* 129.7±57.7* 167.9±53.2*
五味子低剂量组 9 250.2±69.8 257.0±32.8 243.8±43.9 239.0±49.2
五味子中剂量组 10 280.3±20.0 296.8±4.5* 291.0±13.1 291.9±7.6
五味子高剂量组 10 263.5±23.0 267.5±22.7 265.1±26.1 200.6±63.1*
  注:与给药前比较,*P < 0.05。
3 讨论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并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疼痛由体感和情感两种成分组成。西医学上,吗啡及其类似物对疼痛的两种成分,特别是情感成分具有独特的抑制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对疼痛的情感成分几乎无效。镇静药一般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地骨皮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鼠痛阈值,具有镇痛作用[6]。一定剂量的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可用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治疗[7-8]。丹参酮ⅡA不但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提高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阈值,而且具备安神镇静的作用[9-11]。牛蒡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12]

本次研究,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发现,五味降压散中剂量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表示五味降压散中剂量具有一定的外周镇痛作用。通过小鼠热刺激实验发现,五味降压散的低剂量给药90 min时、高剂量给药30 min和90 min时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痛阈值,表明五味降压散在一定剂量下、给药一定时间后具有中枢镇痛作用。通过悬尾实验说明五味降压散高剂量在给药120 min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综上所述,五味降压散在一定剂量下、给药达到一定时间后具有镇痛镇静作用。不同剂量,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外周镇痛、中枢镇痛和镇静作用。作为降压验方,五味降压散的降压作用可能与镇静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该镇静作用可能会有助于其降压作用的发挥。临床上也有部分高血压患者通过调整睡眠质量而引起血压下降的现象[13]。因此推测镇静作用可能是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一假设还需在以后的实验中深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方选, 李昇刚, 扆雪涛, 等. 清脑镇痛液的镇痛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8(11): 846-848. DOI:10.3969/j.issn.1001-6821.2012.11.015
[2]
陈震霖, 张景明. 《内经》对疼痛内涵及分类的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8): 2089-2090.
[3]
王琼, 王立为, 刘新民. 常用镇静中药配伍和药理研究概况[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22): 2342-2346. DOI:10.3321/j.issn:1001-5302.2007.22.002
[4]
邓冬, 赵慧辉, 李雪丽, 等. 五味降压散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脂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7, 32(232): 1679-1682.
[5]
邓冬. 五味降压散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的探讨[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1017183737.htm
[6]
卫琮玲, 闫杏莲, 柏李. 地骨皮的镇痛作用[J]. 中草药, 2000, 31(9): 688-689.
[7]
罗敬华, 曾晓艳, 范桂香, 等. 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13, 28(1): 48-50.
[8]
段美婷, 王婧, 余婧, 等. 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15, 30(2): 162-164.
[9]
吴小精.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CX3CR1、NF-κB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hmzxzz98201407007
[10]
周奇韬, 李军.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6, 23(3): 276-278.
[11]
尹创. 一测多评法测定枣仁安神胶囊中丹参酮ⅡA、五味子醇甲与五味子醇乙的含量[J]. 安徽医药, 2016, 20(8): 1494-1497.
[12]
徐力. 牛蒡提取物的镇痛镇静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0): 244-245.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1.20.171
[13]
郭潇繁, 张晓宇, 王军, 等. 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关系的荟萃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 21(9): 74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