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杨松琪, 于东东, 陈秀菊, 王会民, 徐桐柏
- YANG Songqi, YU Dongdong, CHEN Xiuju, WANG Huimin, XU Tongbai
- 胞磷胆碱钠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 Curative effect of citicoline and sodium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7(4): 295-297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7(4): 295-29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4.08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02-16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发生后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即口腔、咽、食管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时,患者的咽食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误吸风险,提高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不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中医认为本病属“喉痹”范畴,病机在脉络闭阻。临床上,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大多需要留置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本研究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并联合针刺疗法,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探讨有效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23±12.52)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56±13.23)岁。纳入患者均为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者,发病时间<7 d,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7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吞咽功能障碍诊断符合《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经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检查(MR)诊断为Ⅰ脑出血患者,真性球麻痹者,其他器质性病变所致吞咽困难者。两组间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丹红等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血糖、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水肿患者予适量甘露醇脱水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每次0.2 g,3次/d,连用14 d。
针刺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穴位,皮肤消毒,使用2寸(同身寸,下同)毫针,取廉泉穴向舌根部斜刺1.2~1.5寸;左右夹廉泉向喉结方向刺入1.0~1.5寸;人迎穴在平喉结旁开1.5寸,左手食指将颈动脉轻拉向外方,右手持针,针尖紧贴在左手食指指甲进针,避开动脉,直刺1.0~1.2寸;风池、翳风针尖向咽喉方向进针,深度约1~1.5寸;患者有酸、麻、胀感即可,嘱患者尽量不要说话或做吞咽动作,留针30 min;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现。上述操作每天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14 d。
1.3 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根据治疗前后评级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疗效判断[4]:无效:吞咽功能无改善;有效: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级;显效: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或吞咽障碍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并评价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图形绘制采用Graph pad6.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对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 2。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情况见表 3。
3 讨论吞咽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躯体反射,在吞咽动作中,其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根、咽后壁、前腭弓、扁桃体等,外部刺激经上述感受器通过舌咽、迷走神经传入孤束核,再启动延髓网状结构的吞咽中枢,吞咽中枢发出的指令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到达相关肌肉以完成吞咽动作,而脑梗死发生后,皮质及皮质下投射受损,导致吞咽肌麻痹,咽反射减弱或消失[5]。但在目前临床上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胞磷胆碱是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在脑缺血后,胞磷胆碱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谷胱甘肽水平,抑制磷脂水解和花生四烯酸生成,从而限制了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合物的产生,并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6]。相关研究[7]表明给予外源性胞磷胆碱钠可促进细胞表面线粒体膜的迅速修复,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能量代谢。方芳[8]等报道,口服胞磷胆碱钠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内,通过稳定细胞膜,抑制自由基脂肪酸的产生,参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祖国医学则将本病归为“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其病机为由于“风、火、痰、瘀”等阻滞脑脉,下元虚衰,经气不通,气机逆乱,痰瘀阻窍,瘀血留滞脑窍,闭阻咽关舌窍所致。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选取廉泉、夹廉泉、人迎、风池、金津、玉液等腧穴。其中廉泉为任脉经穴,位于喉结上方,《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晒喉,别而络唇口”。该穴可通咽利喉,通过针刺廉泉、夹廉泉、人迎腧穴可刺激感应区的传到及扩散,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9]。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与循喉晚之后的足厥阴肝经相表里,《灵枢·五音五味》“其支者,别目锐邮,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崸,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针刺风池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损害,有利于双侧皮质-核束损害的恢复[10]。此外,对金津、玉液进行穴位点刺放血能够刺激受损的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增加局部血供,以通利舌脉气血,促进吞咽功能恢复[11]。
本研究显示,胞磷胆碱钠联合针刺疗法,中西医结合,在改善脑部供血,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同时辅以针刺通窍利喉、祛瘀除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优化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
[1] |
方定华, 钮竹, 朱镛连. 神经康复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551.
|
[2] |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三)[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23(1): 4-8. |
[3] |
李红玲, 王志红, 吴冰洁, 等. 脑卒中患者的摄食一吞咽障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24(5): 279-281. |
[4] |
冯卫星, 李沛, 闫咏梅, 等.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5例[J]. 陕西中医, 2015, 36(1): 91-93. |
[5] |
杨凤翔, 陈蕾. 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3): 261-264. |
[6] |
Fangfang Y, Cun O, Liya S.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Cytosine Dihosphate-choline Injectio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Intercerebral Hemorrhage[J].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 Epidemiology, 2004, 13(4): 178-179. |
[7] |
Ozay R, Bekar A, Kocaeli H, et al. Citicoline improves functional recovery, promote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duces postoperative scarring after peripheral nerve surgery in rats[J]. Surgical neurology, 2007, 68(6): 615-622. DOI:10.1016/j.surneu.2006.12.054 |
[8] |
方芳, 邓晓清, 蒋红焱, 等. 伴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及水合状况的变化[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5, 2: 84-89. |
[9] |
吴远华, 朱广旗. 四步针刺法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 172-173. |
[10] |
张茜, 付海燕, 刘欢, 等. 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6, 31(1): 39-41. |
[11] |
刘麒麟, 邱厚道. 舌三针合金津玉液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10): 49-50.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1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