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陈婷, 王天琪, 张翕婷, 王炎炎, 王怡
- CHEN Ting, WANG Tianqi, ZHANG Xiting, WANG Yanyan, WANG Yi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高血压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 Analysis on medication rule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1): 31-34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8(1): 31-34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1.10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10-15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2]。长期的高血压会引发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以及高血压肾病等多系统疾病,甚至会致患者猝死[3-5]。高血压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记载,中医学将高血压归属为“眩晕”“头痛”“胸痹”“中风”等范畴,并认为精血衰耗,肝阳偏亢,水不涵木与内风时起等[6-7]可引起血压升高,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调查显示全球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大约在25%~35%之间,患病总人口高达10亿。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1/3的人群患高血压[8]。随着临床研究[9-15]的深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显示出很大优势,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使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及方法 1.1 组方来源国家专利网搜集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
1.2 组方筛选以高血压为关键词,在国家专利网进行搜索,筛选出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360个,组方中出现的别名及以炮制、产地命名的中药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6]中正名为主,比如双花为金银花,广枣为大枣,当归尾为当归,姜半夏为半夏,元参为玄参,仙灵脾为淫羊藿。
1.3 组方录入与核对将所搜集的360首中药复方逐个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在录入过程中由双人进行每个组方中药逐个核对,以免出现重复录入情况。
1.4 组方数据分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先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将药物频次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再进行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将“支持度个数”设为30,“置信度”设为0.5,分析药物的配伍规律;将相关度设为8,惩罚度设为5,经聚类分析、提取组合后导出新处方[7]。
2 结果 2.1 治疗高血压中药复方的用药频次分析对符合条件的360首治疗高血压的804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分析,按照药物频次从高到低排序,频次不低于20的有61味中药,排前五位的是钩藤(121)、杜仲(108)、夏枯草(106)、野菊花(101)、决明子(89),见表 1。
2.2 治疗高血压中药复方的中药药性、药味和归经分析参照《中药大辞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表 2和表 3),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主要为寒性、温性和平性,三者占总药物的88.62%。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药和辛味药,这3味药物占所有药味的85.43%。根据中药归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大多归于肝、肾、脾、心、胃和肺经,占全部药物的83.67%。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将支持度设为30(表明至少在30个处方中出现),置信度设为0.5,得到常用的药物组合(表 4和图 1)及关联规则(表 5),根据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位于前5位的常用药物组合是“夏枯草,野菊花(50)”、“夏枯草,钩藤(50)”、“杜仲,钩藤(47)”、“野菊花,钩藤(46)”、“钩藤,天麻(46)”。
3 基于聚类算法分析用药规律 3.1 基于复杂系统层次聚类分析核心组合在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相关系数设为8,惩罚系数设为5,通过聚类分析,演化得到14个3味药的核心组合(见表 6)。
3.2 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新方基于复杂系统的熵层次聚类,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关组合[6],演化出7个治疗高血压的核心组合新方剂,结果如表 7所示。
4 讨论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有调畅气机的作用。肝失疏泄,则气郁血逆可使血压陡升。高血压主要以风、热、痰三因夹杂为病因,病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为肝气郁滞、横克脾土,或脾虚生痰、肝气夹痰上冲,痰气交阻,进而导致气血逆乱血压升高[16]。《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载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证治裁·眩晕》中也记载有“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震眩不定”,揭示出肝与高血压发病的密切关系。临床用药多以平肝息风为主要原则,辅以补益肝肾与清热活血[15, 17]。文章采用中医传承平台对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治疗高血压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为加强中医药临床的灵活运用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文章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高血压的360首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核心组合进行分析,得出用药频次排前5位的是钩藤、杜仲、夏枯草、野菊花、决明子。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位于前5位的常用药物组合是“夏枯草,野菊花”“夏枯草,钩藤”“杜仲,钩藤”“野菊花,钩藤”“钩藤,天麻”,可以看出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以清热泻火、平肝息风为主,同时补益肝肾,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从肝论治[18-23]的方法。统计发现,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寒性药能清热泻火、凉肝息风,温性药能暖肝散结;甘味药补益肝肾,苦味药清泄火热,体现了中医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标本兼治、治病求本的理念。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7个新处方,功效如下:新方1清热解毒与平肝息风并重,新方2以清热活血与化淤止痛为主,新方3清热与利湿并举,新方4清热利湿辅以祛瘀,新方5清热利湿与补益肝肾,新方6以清热解毒与活血止痉为主,新方7清热养阴与平肝潜阳。可以看出以上处方均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其中平肝息风仍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同时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滋阴清热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新趋势[24-27]。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从肝论治的方法,核心组合与新方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但其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1] |
徐蓉娟, 孙颖立. 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17.
|
[2] |
郭月蓉, 林美兰, 林明珠, 等. 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18, 33(1): 147-149.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8.01.065 |
[3] |
Dolan E, O'Brien 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larity for clinicalpractice[J]. Hypertension, 2010, 56(2): 179-181.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10.154708 |
[4] |
赵天华, 张庆.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 132-135. |
[5] |
高寒琦, 王艳, 王俊华, 等. 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 129-130.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2.02.007 |
[6] |
李勇, 钱冬梅, 李光.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8): 158-159. |
[7] |
王磊, 李兴广, 柴欣楼, 等. 夏藤复方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17, 37(3): 425-428. |
[8] |
Lewington S, Lacey B, Clarke R, et al. The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dassociat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na[J]. JAMA InternMed, 2016, 176(4): 524-532. |
[9] |
王河宝, 吴丽芳, 孙悦, 等. 舌诊在高血压病健康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意义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12): 2524-2525. |
[10] |
贾微, 刘兆秋, 唐亚为, 等. 广西壮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舌象与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 22(1): 21-23. DOI:10.3969/j.issn.1006-6810.2016.01.012 |
[11] |
胡小勤, 齐彪, 黄大利, 等. 通络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1): 8-11. |
[12] |
韩璐, 宋舜尧, 王梦楠, 等. 替米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原发性老年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8, 22(2): 352-35.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8.02.042 |
[13] |
李莹鸿, 靳利利, 黄培红, 等. 复方芪麻胶囊干预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37(6): 676-679. |
[14] |
贾成林, 陈瑜, 张腾. 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干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3, 30(3): 156-160. DOI:10.3969/j.issn.1002-2406.2013.03.067 |
[15] |
葛丹, 姜红. 杞菊地黄丸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信息, 2018, 35(1): 117-119. |
[16] |
朱北星, 杨建飞, 周亚滨. 高血压中医药治疗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2): 113-116. |
[17] |
高阳, 丁碧云. 复方天麻降压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29(4): 510-514. |
[18] |
张东雁. 益气平肝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病20例[J]. 光明中医, 2014, 29(11): 2425-242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4.11.101 |
[19] |
宁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14, 46(10): 41-42. |
[20] |
徐青华, 赵红, 王长海. 菊藤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J]. 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4): 308-309. DOI:10.3969/j.issn.1671-4008.2013.04.011 |
[21] |
杨黎明, 谭元生. 复方钩藤降压片治疗阴虚阳亢、瘀血阻络证高血压病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 78-81. |
[22] |
李强. 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机制探讨[J]. 光明中医, 2018, 33(1): 22-2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8.01.010 |
[23] |
杜常志, 郝金凤, 王艳, 等.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28(5): 34-35. DOI:10.3969/j.issn.1674-3296.2012.05.026 |
[24] |
王亚红, 王刚, 肖文君. 郭维琴教授从心论治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7): 1487-1488. |
[25] |
杜娟, 周立华. 降黏降压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3): 32-34. |
[26] |
高尚社.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高血压验案赏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1(17): 5-7. |
[27] |
高尚社. 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治疗高血压验案赏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9): 7-9.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3.09.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