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唐盛琳, 郭婉军, 聂文洁
- TANG Shenglin, GUO Wanjun, NIE Wenjie
- 基于析因设计的中药熏蒸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研究
- Clinical study on herbal steaming therapy in treating psoriasis of blood-heat type based on factorial design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1): 42-45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8(1): 42-45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1.13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11-02
2.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241
2.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hanghai Minh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200241, China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疕风、蛇虱、蛇风、干癣、风癣、白壳疮、松皮癣等,是一种常见、易反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率约为1%~3%[1],主要病理改变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性浸润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银屑病的病机以肝肾阴虚、血虚风燥为本,湿热蕴结为标,湿热浸淫肌肤,出现红斑、鳞屑[2]。在古代,中国就采用中药药浴的方法治疗银屑病,并取得良好疗效,该疗法与国外不断推广的汽浴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院长期坚持使用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且疗效显著,现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的银屑病住院患者90例,试通过析因设计探究中药熏蒸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的银屑病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9组,所有受试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90例患者中女28名,男62名,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9.8岁;病程:0~20年,均为血热证患者。按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两因素即温度组、时间组,三水平即温度组(38、40、42 ℃)、时间组(20、25、30 min),分为9组进行试验,每组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1.2.1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市卫生局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第1版)。
血热型:皮疹呈红色,新的皮疹不断出现,出现较多鳞屑且易于剥除,基底部点状出血,或瘙痒,时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便干尿黄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皮损边界清晰,出现红色的斑丘疹,表面覆盖有多层的银白色鳞屑,搔抓后易于脱落,底部露出淡红色的半透明薄膜,刮除薄膜则可见到点状出血(Auspitz征阳性),西医明确诊断为银屑病者。
1.2.3 纳入病例标准1)明确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诊断为血热型;2)年龄:18~60岁;病程:0~20年;3)签署知情同意书;4)1个月内没有使用任何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且6个月内没有使用激素。
1.2.4 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3个月内曾进行系统治疗,包括大面积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3)合并心脑血管、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4)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2.5 治疗方法治疗组均使用凉血潜阳法中药:菊花、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癣皮、丹参等进行熏蒸治疗。
1.2.6 试验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按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两因素即温度组、时间组,三水平即温度组(38、40、42 ℃)、时间组(20、25、30 min),采集90例住院患者,分为9组进行试验,每组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7 疗效测定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治疗后PASI)/治疗前PASI×100%,疗效评价按疗效标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几个不明显的小块皮损,PASI分值下降95%以上,痒感消失,疗效指数≥ 95%为痊愈;皮损PASI分值下降70%~94%,痒感明显减轻,70% ≤疗效指数 < 95%为显效;皮损PASI分值下降30%~69%,痒感减轻,30% ≤疗效指数 < 70%为有效;皮损PASI分值下降不足30%,痒感无减轻,疗效指数 < 30%为无效。
1.2.8 统计学方法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SPSS 21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熏蒸时间、熏蒸温度两个因素进行三水平析因设计,熏蒸时间分38、40、42 ℃三个水平,熏蒸时间分为20、25、30 min三个水平,采用2×3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共9种组合,每组10例,共90例。
2 结果 2.1 2×3析因设计各组PASI评分下降值比较试验具体设计及各组PASI评分下降值见表 2。
2.2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PASI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治疗后PASI)/治疗前PASI×100%,以治疗后14 d的PASI评分与治疗前的PASI评分差值为观察指标,使用析因设计分析各组情况,见表 3。在α=0.05水准上,模型Corrected Model检验F=2.748,P < 0.05,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在时间与温度的交互作用统计分析结果中,F=1.156,P=0.337(P>0.05),提示时间、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分析时间的单独效应结果中表明,F=0.552,P=0.57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就温度的单独效应结果来看,F=8.128,P=0.001(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不同的温度对PASI评分下降值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38、40、42 ℃ 3个不同水平的温度差异对PASI评分下降值影响也存在差异,相较于38、40 ℃这两个温度水平,42 ℃温度条件下对PASI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具体见图 1。
3 讨论银屑病是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在冬季加剧,频频发作,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且病程长,病情顽固[3]。青壮年常常首次发病,发病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造成严重影响。西医治疗银屑病常常是运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阿维A药物等,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阻碍皮损皮肤的修复,长时间使用更容易造成皮损角化增生,产生耐药性。而本研究对银屑病患者使用中药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银屑病的复发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熏蒸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中药雾化的温热效应与中草药结合,肌肤受到热以及药物的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由表及里,起到疏通脉络、活血化瘀、祛风除痹的作用。中药熏蒸治疗还能软化皮损处的异常角化,恢复上皮细胞功能[3]。有研究表明[4-5]中药熏蒸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方面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急性发作治疗周期,同时对慢性患者也有良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方便,被患者钟爱。
熏蒸方用菊花取其质清轻,入肺而治皮毛,味甘、苦,性微寒,《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且有清肝凉血、通利皮肤、气血之功;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止痒等功效;《药性论》云:“白癣皮,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在本方中,白癣皮功能消肿收敛,且暗含“以皮治皮”之意;当归可散瘀镇痛、补气益血、生肌润肤,并且当归挥发油具有较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可通过改变角质层结构,使细胞间隙增大,从而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丹参能活血化瘀、杀虫止痒,诸药合用共同作用于皮损部位,从而更切实地祛除皮损,提高疗效。
药物应用于皮肤外侧,经被动扩散进入皮肤内侧组织或体循环的过程称为经皮吸收,其吸收效率受到温度、时间、湿度、药物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7]。在研究中发现42 ℃×25 min与42 ℃×30 min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合,这是由于患者普遍感觉42 ℃×25~30 min的温度比较能够接受且舒适度高、可以耐受,如时间过长可致患者感觉胸闷、气促、不利于皮疹消退。同时也有研究表明[9],人体的发热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形式,人为地将局部体温提高到42 ℃左右,可极大限度地增加局部组织、细胞的代谢速度,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内环境,降低炎性物质对组织的影响程度。也有文献表明重复的温热刺激在40 ℃~43 ℃时能够促使TRPV1、TRPV2的激活、同时皮肤对热的敏感性会增加,产生电元激活反应出现平台期[8-9],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使用析因设计,既能够整体考虑、综合比较,又能够保证试验的次数合理,能切实提高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的效率。同时本次试验在设计过程中符合析因设计的特点,即“均匀分散、整齐可比”。在经费以及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为最好的选择,但是本研究只适用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今后仍应在中药熏蒸治疗护理方面不断完善,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患者中药熏蒸的最佳时间与温度组合尚待进一步研究。
[1] |
Greaves MW, Weinstein GD. Treatment of Psoriasis[J]. N Engl J Med, 1995, 332. |
[2] |
黄香娇, 陶锡东. 银屑病关节炎治疗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03, 31(8): 588. DOI:10.3969/j.issn.1008-7664.2003.08.019 |
[3] |
段茜, 程燕, 储蕾, 等. 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27(2): 192-195. |
[4] |
李梅, 王素玲, 李欣, 等.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34例[J]. 陕西中医, 2013, 33(10): 1372-1373.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3.10.073 |
[5] |
刘云贞, 李春鸟. 清热消肿洗剂熏蒸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分析[J]. 陕西中医, 2016, 37(7): 897-898.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7.067 |
[6] |
薛冰心, 吴纯洁.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客观因素[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16): 2479-2483, 2487. DOI:10.3969/j.issn.1005-8982.2010.16.019 |
[7] |
刘承煌. 皮肤的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J].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1977(1): 9-15. |
[8] |
Caterina MJ.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on channels as participants in thermosensation and thermoregulation[J].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 2007, 292(1): R64-R76. DOI:10.1152/ajpregu.00446.2006 |
[9] |
Baylie RL, Brayden JE. TRPV channels and vascular function[J]. Acta Physiol (Oxf), 2011, 203(1): 99-116. DOI:10.1111/apha.2011.203.issu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