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王泽浩, 董继开, 张茗, 于波, 于文俊, 金花, 靳宇轩, 杨德昌
- WANG Zehao, DONG Jikai, ZHANG Ming, YU bo, YU Wenjun, JIN Hua, JIN Yuxuan, YANG Dechang
- 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模式探索及实践
-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tandardized promotion model of TCM terminology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4): 313-317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8(4): 313-31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4.01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4-02
2. 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 北京 100027
2. TCM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Center for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Beijing 100027, China
一门学科的理论是由"概念"组织起来的信息体系,名词术语则是学科概念的语言符号。目前国际上在医学名词术语规范标准有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UMLS),系统化医学术语集(SNOMED),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学分类系统(ICD),美国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INC)等。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规范方面,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组织中、日、韩三国专家成立了传统医学疾病分类、传统医学主题词表、传统医学临床术语研究小组,推动开展了有关传统医学标准化的多项工作,包括术语标准、针灸、穴位标准等[1]。
1.1 历史与现状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名词、新术语,为了满足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历代医家和政府部门总是不同程度、不停地进行着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2]。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的编纂和出版;二是编纂出版各类工具书;三是进行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四是建立了包括民族药在内的数据库,如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方剂数据库等[3]。同时,新世纪以后,国家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中医药学科名词术语的规范与审定。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通过设立专项来推进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科学规范、成熟度高的名词术语成果。
1.2 取得的成果在国家相关部门、中医药学界以及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近30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
2000年,国家科技部通过设立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来支持对中医药名词术语及临床专科名词术语的规范性研究。先后完成和在研的项目有“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医内妇儿科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针灸理论文献通考-概念术语规范与理论的科学表述”、“中医精神医学与心理学名词规范的制订”、“中医外科皮肤科肛肠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名词规范审定”和“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项目,各项目均有相关成果产出,见表 1。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为术语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代码》(GB/T15675-199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6751.1-1997)、《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GB12346-2006)等12个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团体标准先后发布,见表 2。为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发现的问题目前,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经多年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转化推广基础与应用前景的成果,但尚未深入开展相关成果的转化推广,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统一规范的中医药名词术语的需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整合,未基于中医药名词术语框架体系,开展系统化的成果收集、筛选、转化和推广;二是转化不够,主要依靠课题组出版工具书、专著以及在专业网站公布的形式发布数据,学术性强,仅在部分中医药专业人员中使用,群众理解认知难;三是推广渠道和平台单一、知名度低、推广范围小;四是大部分互联网媒介(以百度百科为例)采用人人皆可创建、编辑和修改的模式,不便于名词术语这类规范化用词的传播和推广。
2 模式探索 2.1 解决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通过探索建立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推广方法,为大规模开展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奠定工作基础。项目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对有关科研成果中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进行整理和解读,并在知名权威媒体平台发布共享,推动有关科研成果转化为群众容易理解和方便使用的信息查询服务产品,扩大成果的应用、普及和服务范围,从而提高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中医药的临床、科研、教育、交流和普及。
2.2 主要内容确定中医药名词术语分类、撰写原则和体例,制定名词术语在线工作流程,建立名词术语数据库;从已有相关科研成果中收集整理中医药名词术语,选取有代表性的名词术语,根据不同人群进行适当解读;同时,进行原创名词术语范例的撰写;最后,整理后的名词术语经审核后,通过主流网络媒体进行推广,供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和普通大众公开查询使用。
2.3 组织管理 2.3.1 成立项目工作组根据项目要求,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联合有关机构共同成立了百度百科项目工作组,下设百科项目编审团队,负责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实施工作,并实施例会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3.2 成立项目专家组为了保障术语词条在整理、解读过程中的准确性,项目组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组建了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的指导、审核工作。
2.4 方案实施 2.4.1 确定中医药名词术语提交和推广方法项目组与百度等主流互联网媒体合作,对中医药名词术语进行整理、编辑、审核和认证,形成统一格式和标准,对其标注国家权威认证标识,收录入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www.dayi.org.cn),并免费推广至百度百科等各公益网站平台权威发布。
2.4.2 确定入选原则和范围名词术语的入选需要遵循3点原则:有明确的定义和内涵,有权威的参考资料佐证,有社会上较多的应用和热搜。从已有科研成果、发行书籍和相关权威数据库中,分类收集中医药名词术语。
2.4.3 确定术语分类项目组组织专家对中医药名词术语进行合理分类,最终确定了10类词条,分别是:典籍类、机构类、人物类、疾病类、理论类、文化类、证候类、中药类(中药材、中成药)、经络类和疾病中医治疗规范类。
2.4.4 制定词条模板及编写规则对每一类词条内容进行扩展,制定了标准的词条编写模板,撰写了详细的编写说明,如疾病类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诊法、治法、治则、临床操作手法(技术类)以及疾病的症状等方面。通过对内容的扩展,进一步剖析了中医药名词术语词条的内涵,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摘自“中医药学名词(基本名词)2004/基本名词/中医学”的“决明子”一词,内容仅包括编号、汉文名、英文名、注释。整理后增加了图片、别称、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炮制、产地、相关论述等内容。
2.4.5 制定名词术语在线工作流程,建立名词术语数据库项目组制定了中医百科词条编辑管理工作流程和标准,包括名词术语的编写流程、专家审核流程、上线审核及锁定流程等,见图 1,并搭建了中医药名词术语数据库和在线编辑审核平台。
2.4.6 词条经专家审核后,上传至主流互联网,供不同人群查询使用广泛收集使用人群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词条修订完善。
2.4.7 开展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使用的宣传活动为加强医院宣传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深入了解,保证对本院“医疗机构”和“专家”词条的规范编写,从2017年11月开始,由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定期举办“全国医院新闻宣传工作暨百科词条编写规范培训班”,开展包括讲座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
2.5 工作成果截至2018年,项目组整理修订的中医药名词术语10类,词条47 430条(含中医治疗规范213条);搭建中医药名词术语数据库1个,中医药名词术语平台1个;通过百度百科平台展示并锁定词条34 168条,在360百科平台上传词条547条,在搜狗百科平台上传词条346条;相关词条百度总浏览量约6.15亿次。
2.6 推广效果项目组采用百度百科中医药名词术语词条的浏览量为推广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2016年1月抽取了11条词条的浏览量,为3 036万次。2017年1月,此11条浏览量已超过5 514万次,2018年10月达到7 464万次,见表 3。通过“互联网+”的“放大器”效应,将中医药和互联网跨界融合,成倍数地提高了中医药名词术语的推广效果。
3 实践总结中医药名词术语转化应用及规范推广有利于正确表达中医药学内容、事实和思想,同时,运用规范的名词术语,向人民群众普及正确的中医药知识,也有利于大众减少对中医药的误解,促进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本项目通过总结已有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进一步探索转化应用和规范推广模式,确定互联网为主要推广渠道,形成了完整的推广流程和体系,并建立了中医药名词术语数据库和中医药名词术语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总结,对词条内容和推广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3.1 词条内容的权威性项目优先选择经过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并结合中医药工作选择词条,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213条疾病的中医治疗规范进行整理,紧密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的宣传推广。
3.2 词条内容的专业性由于中医药服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应用和广泛普及,词条内容的准确、规范和专业就尤为重要。项目成立的专家组涵盖了行业内各个领域,通过定期举办专家咨询会、建立专家联络组,进一步加强与专家间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每一个词条都能落实到相关专家身上,真正做到有记录、可查询、能追溯。
3.3 词条内容的时效性词条内容的建设和传播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借助权威百科网络平台,在规范化前提下,紧贴社会热点。如葛根、三七、六味地黄丸、湿气重、陈皮、足三里、涌泉穴、紫癜等词条的时效性不仅决定了百科词条的价值,也成为衡量百科词条可读性价值的关键因素。
3.4 词条内容的扩展性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经多年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转化推广基础与应用前景的成果。但是均为定义性质的描述,在深入推广过程中,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对已有的名词术语成果进行整理、解读和内容扩展。
3.5 推广平台的综合优势互联网传播媒体已成为各方面群体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中文知识服务领域,百度作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导者,占据82.99%的搜索份额,搜狗市场份额达到7.35%,360搜索占比3.60%(2018年数据)。这三大搜索引擎基本涵盖了国内中文搜索94%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项目组与此三家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对医药卫生领域中具有价值、符合客观规律的科技成果进行研究推广等实践活动,使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更多、快、好、省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4 问题与展望由于大部分词条内容的学术性很强,群众理解起来困难,故既要保证词条内容的权威性,又要增加词条的趣味性、可读性,这就对词条内容的编辑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中医药名词术语不仅是医学术语,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再加上历经千年的积累,使得这项工作注定是一个细致且长期的工作。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是行业发展、学科规范、学术交流、科技进步的基础性工作,而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则是完成上述目标的应用性工作,同样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本项目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摸索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流程,并在实践中证实了其有效性。王永炎院士在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中说过“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标准,然后进一步完善”[6],下一步,项目组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持续推进中医药名词术语的成果转化和规范推广。
[1] |
贾李蓉, 杨硕, 董燕, 等.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现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2(4): 2-4.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2.04.001 |
[2] |
朱建平.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的历史[J]. 科技术语研究, 2001, 3(2): 28-30. |
[3] |
中医术语规范化取得的成就[J].世界科学技术, 2005, 7(1): 46.
|
[4] |
朱建平.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科技术语, 2017, 19(6): 11-14. |
[5] |
朱建平.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中医药杂志, 2017, 32(4): 1633-1637. |
[6] |
王永炎, 朱建平.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J]. 中国科技术语, 2002, 4(3): 3-6.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02.0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