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Vol. 38 Issue (4): 341-344

文章信息

王雪颖, 张斌杰, 冉俐, 徐芳, 王泓午, 步怀恩
WANG Xueying, ZHANG Binjie, RAN Li, XU Fang, WANG Hongwu, BU Huaien
中医神理论对健康状态的辨识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alth status by the spirit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4): 341-344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8(4): 341-344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4.0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3-16
中医神理论对健康状态的辨识
王雪颖 , 张斌杰 , 冉俐 , 徐芳 , 王泓午 , 步怀恩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1617
摘要: 中医神理论是从古代哲学中发展演化而来的中医基础理论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通过神的概念、神的来源、神的分类、神的功能及神理论与健康状态的关系等方面介绍神理论。而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权利,更是医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有诸内必形诸外"可以通过眼神、神情、气色、体态、舌象、脉象等外在表现出的特点判断神的状态从而达到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目的。
关键词: 中医    神理论    健康状态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alth status by the spirit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Xueying , ZHANG Binjie , RAN Li , XU Fang , WANG Hongwu , BU Huaie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Abstract: Theory of spirit,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spirit through concept of spirit, the origin of spirit,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irit, the function of spiri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rit theory and health state. Health is the most basic human need and right and the highest goal pursued by medicine. We can judge the state of spirit by the appearance of eyes, facial expression, body posture, tongue image, pulse image and other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judge the state of human health.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spirit    the state of human health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独一无二的理论体系,不仅可以预防、治疗疾病,而且更重视人体、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来调节、防治疾病。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书籍记载注意调节防治疾病的相关理论,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1]。可以说,中医学从一开始就是关注健康多于关注疾病的学科,因此中医学在健康的相关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2]。在中医概念中虽然没有“健康”一词,但是用“平人”来概括人体的健康状态[3],如《素问·调经论》中:“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如此定义健康是与中医的健康观密切联系的。中医的“平人”包含了较西医“健康”更为丰富的内容:阴阳平衡,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健康与所处环境和协统一;“形神合一”是指生理健康和精神心理健康统一。由于形之基为精,形之功为气,形之现为神,故“形神合一”即是中医“精”、“气”、“神”三者和谐统一[4]

中医学的神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与脏腑、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5],其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也是中医学核心基础理论之一[6]。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一种调节控制宇宙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和规律。如《荀子·礼论》说“列星随旋,明暗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为神。”中医学中所述的神由古代哲学中的神演化类比而来,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识,是人体生命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的总称[7]。其与古代哲学中的神,虽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与影响,但二者在概念、来源、功能上有着本质区别。

1 神的概念

在中医学中,神的概念源于古人生活的观察与认识。《黄帝内经》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是这样解释的:“即前两精相抟,共成一形,一形之中,灵者谓之神者也,斯乃身之微也。问曰:谓之神者,未知于此精中始生?未知先有今来?答曰:按此《内经》但有神伤、神去、并无神灭之言,是知来者,非同始生也。”[8]也就是说古人在长期生活中观察到男女生殖之精相互结合产生了新的生命,认为这就是生命之神的表现。《灵枢·本神》说:“两精相博谓之神。”神是源于先天之精而产生,依赖于后天之精滋养而旺盛,如《素问·六节藏相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体后天之精充足,形体健康强壮,神气亦随之旺盛;相反,一旦脏腑之精亏损,形体羸弱,神亦随之衰败。

神的概念在《内经》中主要有三种: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法则。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9]二指生命活动的主宰。神是决定生命存亡的关键,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神”才能发育成为有生命的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10]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11]。如《灵枢·本神》所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有所忆伟志意,意之所存为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 神的来源

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指出情志活动与内脏的关系[12]。神存在于形体之内,脱离形体的神是不存在的。故《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脏腑形体官窍中充满了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在脏腑之气推动调控下,通过这些精微物质的代谢,产生了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的总称即是神。

神具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所以任物者为之心。”提出了人体的神是总统于心而分藏于五脏的观点。《素问·宣明五气》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智。”五脏神产生的基础应该是五脏之精气,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摄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所谓神、魂、意,魄、志者,皆是神在五脏中的表现,同时五脏之精气与五脏之神密不可分,协同为用。神之与脉、血、气、精、营的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是相互影响[8]。神、魂、魄、意、志是指人的不同心理活动,由于其无形,需借助五脏系统来表现。五脏精气充盛,则五神守舍而反应灵敏,运动灵活,睡眠安好,精神充沛。

3 神的分类

按照包含范围,神可分为狭义之神与广义之神。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就是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以及病理变化的征象表现于外,是以精、气、血、津液等为物质基础的脏腑经络全部功能的外现[13]。狭义之神包含于广义之神中。

按先后来源,神可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又称为元神,元有头,首,始,基本的意思,因此元神是人在出生之前存在的神,是最根本的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识有知道,认知,辨别的意思,因此识神是人出生后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神,包括由后天水谷之精气化生并濡养而来和外部刺激产生的认知、情感活动[14]

按所舍脏腑不同,神主要分为脑神,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等。脑神为舍于脑中的神。《金匮玉函经》说:“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此神通过脑的有形实质即脑髓发挥作用;心神为舍于心中的神,此神通过心主血的功能发挥作用;肝魂为舍于肝的神;肺魄为舍于肺的神;脾意为舍于脾的神;肾志为舍于肾的神。按所舍部位不同,不但有脑神,五脏神,还有腑神,经络神,官窍神等等,由此也可看出,神将机体不同部位统一为一个整体,体现了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

4 神的功能 4.1 调节体内的代谢和脏腑生理功能

神既由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产生,但神能统领、调节、控制这些物质的运行及在体内的正常代谢。《类经》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御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脏腑精气产生神,神通过对脏腑精气的管理而调节其生理功能。明·汪绮石《理虚元鉴》说:“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及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代谢都必须受到神的主宰和调控才能有序进行。

4.2 主宰人体生命活动

神的盛衰是生命盛衰的综合体现,神的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神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宰的作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体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心主神明,五脏神必须在心僧的主宰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4.3 认识事物

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意识、思维、情感和记忆的过程,包括主意识,神主意识是通过脑与五脏的协调作用来实现;主思维,神是通过大脑来实现思维的功能;主情感,神对情感的主宰是通过五脏来实现的。主记忆,神主记忆的功能主要通过脑髓实现的。

总之,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及运行有序,代谢平衡,脏腑功能正常发挥,情致活动的产生与调畅,心理状态的宁静怡然都离不开神的统帅与调节。神是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具有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15]

5 中医神理论与健康状态的关系

古代养生学把“精”“气”“神”合称为人身三宝,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状态至关重要。精是人体健康的基础,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的生命过程均依赖其正常生理功能,精能促进生长发育、化生气血津液髓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基本物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都需要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特定的作用;神是生命的主宰,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保持健康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中医的“神”的修养尤为重要,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忘”之说[16]。对神生理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养形以养神,二是恬淡以养神。神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标志,神与形是互相依存的,形与神俱,神为主宰。《类经》说:“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中医学的形神一体观,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以及诊断治疗、推测病势的重要依据。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王泓午等[17]基于精气神理论提出中医健康状态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状态,包含“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天人合一”指人的健康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统一;“形神合一”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统一。形之基为精,形之功为气,形之现为神,故“形神合一”即中医精、气、神三者的和谐统一[18]

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中医诊治的优点在于能着眼于无形,并不需要等到各种客观“有形”的检查指标出现异常才能治疗[19-20]。中医诊病以望神为首要,望神结合闻声、切脉,将神的盛衰作为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并借此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观察眼神、面部神情、气色、体态、舌象、脉象等即可以快速了解人体内部神的状态,反映人体的健康情况。

5.1 眼神

指眼睛的神态,主要通过观察看眼睛是否明亮,目珠运动是否灵活,视物是否清晰等方面方面对神作出判断。由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神之舍,故目最能反映脏腑功能盛衰。健康人两目精彩,目珠运动灵活,视物清晰。

5.2 神情

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健康人神志清楚,思维有序,反应灵敏,表情丰富。

5.3 气色

指人周身皮肤(面部为主)的色泽,可以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健康人气色荣润,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5.4 体态

指人体形体、动态。健康人形体丰满,姿态自如,动作灵活。

5.5 舌象

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是舌质淡红,鲜明,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湿润。

5.6 脉象

健康人的脉表现为平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软有力,节律一致。

经研究发现,身心类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与脏腑功能紊乱基础上的五神功能失调有关。《灵枢·本藏》指出:“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类经·脏象论》中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由此可见,五神主持了人体认知、行为、精神、知觉等活动,而此类疾病的发生则是五神功能紊乱的具体体现。神、魂、魄、意、志紊乱的各异导致了此类患者“千奇万怪”、“变易无常”的复杂症状特点[21]。当神处于病理状态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就是中医的神治观,启动神机是治疗的关键,所谓的启动神机就是运用各种方法使人的神机流通正常。“五脏藏五神”及“五脏藏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统一观。某种有针对性的精神活动还可能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达到治病和康复的目的。在此条件下,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五脏六腑、气血营卫的生理功能均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而在神机流通正常的时候,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生理状态。庄子《刻意》说:“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焉,修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由此可见“神”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6 对中医神与健康的研究

近年来,对中医神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2000年以来发表数量有上升的趋势(见图 1),表明研究者对相关领域的重视程度增加。对于神与健康的关系还需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完善,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中医神对健康辨识的作用会日益明显。

图 1 论文发表数量随时间变化图
参考文献
[1]
苏先华. 论中医食材养生原则与理论体系构建[J]. 大陆桥视野, 2017(20): 360. DOI:10.3969/j.issn.1671-9670.2017.20.333
[2]
何磊, 吴昊, 韦昱, 等.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研究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6, 11(11): 2444-2449.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6.11.063
[3]
赵利, 陈金泉. 中医健康概念[J]. 医学与哲学, 2003, 12: 58-59.
[4]
王泓午, 于春泉, 陆小左, 等. 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J]. 世界中医药, 2013, 8(1): 5-8.
[5]
孙广仁, 郑洪新.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M]. 第9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0-22.
[6]
王莉, 孔蕊, 张振风. 从古代精气神理论探讨人类生命观[J]. 中医药文化, 2010, 5(5): 17-20.
[7]
于晓强, 李松梅. 中医"神"理论研究述评[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39(7): 1246-1249.
[8]
李毅. 浅释中医对"神"的认识[J]. 医药世界, 2007(8): 103-104.
[9]
田代华.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0]
河北医学院. 灵枢经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1]
张登本. 脑藏元神及其意义[J]. 陕西中医函授, 2000, 19(1): 1-3.
[12]
章长立.中医神在癌症中的防治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2009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4.
[13]
冯闲野.中医健康状态神辨识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4.
[14]
冯闲野, 曹姗, 杨晓丽, 等. 中医"神"与健康状态的关系[J]. 中医杂志, 2014, 55(14): 1250-1252.
[15]
周萱, 曹姗, 赵紫薇, 等. 健康状态下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J]. 吉林中医药, 2015, 35(10): 992-994, 995.
[16]
李赛, 张国霞. 中医"神"与养生关系初探[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6): 97-98, 103.
[17]
王泓午, 于春泉, 陆小左, 等. 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J]. 世界中医药, 2013, 8(1): 5-8.
[18]
徐芳, 周萱, 曹姗, 等. 精气神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10): 2062-2065.
[19]
薛小虎, 李博成, 孙泽佳, 等. 形气神关系及其实践意义再探[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24(2): 1-3. DOI:10.3969/j.issn.1005-9431.2012.02.001
[20]
周萱, 于春泉, 王泓午, 等. 试论中医精气神理论与健康辨识的关系[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2(1): 8-11.
[21]
丁铌, 滕晶. 中医"五神"理论在身心类疾病中的应用探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5(4):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