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Vol. 38 Issue (5): 491-495

文章信息

李丽红, 刘丽婷, 刘亚男, 毛睿, 王飘, 窦志英
LI Lihong, LIU Liting, LIU Yanan, MAO Rui, WANG Piao, DOU Zhiying
基于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最佳炮制方法
Optimal processing method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coring method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5): 491-495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8(5): 491-495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5.1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5-29
基于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最佳炮制方法
李丽红 , 刘丽婷 , 刘亚男 , 毛睿 , 王飘 , 窦志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1617
摘要: [目的] 优选猪苓最佳浸泡时间和干燥方法。[方法] 通过考察猪苓药材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干燥方法,以猪苓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的最佳炮制方法。[结果] 猪苓不同炮制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浸泡8 h综合评分最高,其分值达0.796;干燥方法中自然晾干综合评分最高,其分值达0.745,烘干法以50℃烘干综合评分最高,分值达0.631。[结论] 猪苓最佳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8 h后切片,于50℃烘箱中烘干。该方法可较好地控制猪苓药材质量,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中。
关键词: 猪苓    综合评分法    炮制方法    
Optimal processing method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coring method
LI Lihong , LIU Liting , LIU Yanan , MAO Rui , WANG Piao , DOU Zhi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optimal soaking time and drying method for polyporus umbellatus. [Methods] By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t soaking time and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ergosterol, ergosterone, polysaccharide and water-soluble extracts in polyporus umbellatus we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nd the processing method for polyporus umbellatus was optimized by comprehensive scoring method.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were quiet different.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immersion for 8 h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score was 0.796. The score by natural drying, method reached 0.745 which was the highest comprehensive score of diffrent drying method. In drying method, drying at 50℃ has the highest comprehensive score of 0.631. [Conclusion] The bes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was:soaking in water for 8 h, then slicing and drying in an oven at 50℃. The new processing method was useful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polyporus umbellatus medicine and was suitable for large scale production.
Key words: polyporus umbellatus    comprehensive scoring method    processing method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1],其菌核入药在中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利水渗湿之功效[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症。其分布较广,以云南产量最大、陕西所产质量为优[3]。猪苓的生长发育一般要经过4个阶段,分别是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4],在这期间猪苓主要依靠蜜环菌供给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5]。猪苓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多糖类成分是猪苓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保肝等作用[6-8],甾体类成分是主要的利尿成分,此外还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及微量无机元素等[9]

合理的炮制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药材的质量,还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减少药材的损耗[10]。猪苓采收后均需要在产地净选去除杂质后,再采用水处理软化至内外湿度均匀一致[11],按照一定的规格切制成饮片,猪苓饮片可直接用于临床调配处方或作为供药制剂的原料。王天媛等[12]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共10种加工方法处理猪苓药材,结果发现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猪苓药材性状差异较小,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40、50 ℃烘干处理时麦角甾醇和总多糖含量较高。鲁文静等[13]研究结果表明,50 ℃烘干法的多糖含量最高,阴干法多糖含量较低;自然晒干及70 ℃烘干所得麦角甾醇含量较高,而高温烘干得到的麦角甾醇含量较低。而到目前为止,对猪苓的浸润方法研究较少。本实验采用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干燥方法对猪苓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猪苓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的最佳炮制方法,为猪苓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色谱柱为phenomenon-C18(250 mm×4.6 mm,5 μm);UV6100S型紫外分光光度仪(上海美普达仪器有限公司);KQ-300B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A210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舜宇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W100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科析仪器有限公司);XMT-921A远红外恒温干燥箱(天津市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SHZ-D(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

1.2 材料

麦角甾酮对照品(天津蓝天翔宇科技有限公司,批号X27J8L38809)、麦角甾醇对照品(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批号A600443-0005)、D-无水葡萄糖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33-201707);蒽酮(天津索罗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5%乙醇(分析纯,天津渤化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浓硫酸(天津市化学试剂供销公司);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猪苓药材来源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经天津中医药大学李天祥教授鉴定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样品粉碎过4号筛。

2 实验方法 2.1 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phenomenon-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波长麦角甾醇283 nm,麦角甾酮343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

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得浓度分别为0.400 mg/mL麦角甾醇、0.048 mg/mL麦角甾酮对照品溶液。

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猪苓样品粉末(过4号筛)0.5 g,精密称定,置于100 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甲醇10 mL,称质量,超声60 min,放至室温,加溶剂补足质量,混匀,滤过,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备用。

2.1.4 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精密移取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对照品溶液适量,用甲醇稀释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麦角甾醇浓度分别为0.400、0.200、0.100、0.050 0、0.025 0、0.0125、0.0 0600、0.003 00 mg/mL,麦角甾酮浓度分别为0.048 0、0.024 0、0.012 0、0.006 0、0.003 0、0.001 5、0.000 80、0.000 40 mg/mL,进样量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麦角甾醇为=34 283 478X+58 072,相关系数r=0.999 3,线性范围:0.003~0.400 mg/mL。麦角甾酮为=44 843 619X+13 375,相关系数r=0.999 1,线性范围:0.000 4~0.048 0 mg/mL。

精密度实验:取“2.1.2”项下混标溶液,在色谱条件“2.1.1”项下,连续进样6针,测定峰面积并计算RSD值。结果显示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RSD值分别为0.57%、1.0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实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在0、2、4、8、12、24 h分别进样,记录峰面积并计算RSD值。结果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RSD值分别为1.54%,1.9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实验:精密称取同一个样品6份,按“2.1.3”提取处理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测定峰面积,计算各对照品的质量分数,结果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RSD值分别为0.81 %,0.69%,表明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9份已测定的猪苓粉末各约0.25g,分别加入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对照品溶液(相当于猪苓饮片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的80%,100%,120%的含量),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测定峰面积,计算回收率及RSD值。结果麦角甾醇、麦角甾酮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3%、99.86%,RSD值分别为1.51%、1.78%。

2.2 多糖含量测定 2.2.1 硫酸-蒽酮试剂的配制及检测条件

取蒽酮0.2 g溶解于100 mL浓硫酸中,即得,当天配制使用。取1 mL多糖供试液至25 mL具塞试管中,冰水浴中缓慢滴入2.5 mL硫酸蒽酮,摇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取出,冰水浴冷却后,以蒸馏水做空白对照,626 nm下测得吸光度,并根据吸光度计算猪苓多糖含量。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无水葡萄糖标准品(105 ℃干燥至恒重)100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1 mg/mL的葡萄糖对照品储备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猪苓粉末约1.0 g,精密称定,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向其加入80 mL 95%乙醇超声20 min,过滤,弃去滤液,回收滤渣,滤纸及滤渣挥干溶剂后放锥形瓶中,加水80 mL,超声提取20 min,过滤得滤液,转移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取1 mL溶液稀释至10 mL容量瓶中即得多糖供试液。

2.2.4 方法学考察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上述葡萄糖对照品储备液0、0.1、0.2、0.4、0.6、0.8、1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分别取1 mL置10 mL具塞试管中,各加入硫酸蒽酮溶液2.5 mL,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冰水浴中冷却降温,另取蒸馏水1.0 mL同上平行操作,作为空白溶液,在626 nm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葡萄糖溶液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9.599 1X+0.069 3,r=0.998 4,线性范围0~1.013 mg/mL。

精密度实验RSD值为0.29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重复性实验RSD值为1.83%,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稳定性实验RSD值为1.98%,表明样品在2 h内稳定;加样回收率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6%,RSD值为1.89%。

2.3 浸出物含量测定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附录220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冷浸法)对样品进行测定,计算水溶性浸出物的量。

3 炮制工艺研究 3.1 优选最佳浸泡时间 3.1.1 最大吸水量考察

取相同规格的猪苓药材100 g,平行3份,各加水500 mL,浸泡24 h,考察最大吸水量。结果24 h内最大吸水量为(130.00±2.00)mL。

3.1.2 吸水速率考察

取相同规格的猪苓药材100 g,平行3份,各加水500 mL,分别在浸泡2、4、6、8、10、12、24 h时测定其吸水量,并计算吸水速率。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浸泡时间吸水速率(x±s)

表 1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猪苓药材吸水速率逐渐减慢,0~2 h吸水速率最快,为35.33 mL/h,8 h前后吸水速率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猪苓药材在浸泡8 h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且药材已达到润软可切的程度。

3.1.3 浸泡时间考察

取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净制后的猪苓药材各100 g,分别加等量的水并用湿纱布覆盖于表面,分别浸泡2、4、6、8、10、12、24 h,每组平行3份,切片,干燥。测定不同浸泡时间下猪苓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2

表 2 优选猪苓药材最佳浸泡时间的综合评分表
3.1.4 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药材最佳浸泡时间

采用综合评分法来选择最佳浸泡时间,隶属度函数计算:Fx)=(x-x最小值)/(x最大值-x最小值);综合分数=多糖隶属度×50%+麦角甾醇隶属度×30%+麦角甾酮隶属度×10%+水溶性浸出物隶属度×10%。结果见表 2

表 2可知,猪苓药材在浸泡2~8 h时间段内,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含量均有所增加,浸泡8 h时二者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浸泡2 h与4 h、4 h与6 h麦角甾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泡8 h与浸泡时间 < 8 h各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浸泡8 h之后,两者含量又有所降低。而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浸泡10 h达到最大值,其中,浸泡2~6 h之间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泡8 h与浸泡时间 < 8 h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由综合评分结果可知,浸泡8 h综合评分最高,其分值达到0.796,浸泡时间过短和过长综合评分值都较低,浸泡24 h综合评分分值仅为0.254,说明浸泡24 h有效成分损失较大。由此可得出猪苓药材不宜浸泡过长时间,最佳水浸泡时间为8 h。

3.2 干燥方法的优选

取同一批猪苓药材按上述优选的最佳浸泡时间浸泡8 h后,切片,分别采用烘干法(50 ℃、60 ℃、70 ℃、80 ℃烘干)、自然晾干法、冷冻干燥法、微波干燥法进行干燥,每组平行3份。

3.2.1 不同干燥方法对各指标含量的影响

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猪苓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多糖、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见表 3

表 3 优选猪苓最佳干燥方法的综合评分表
3.2.2 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最佳干燥方法

以麦角甾醇、麦角甾酮为指标,最佳干燥方法为自然晾干,其次是50 ℃烘干;以多糖为指标,最佳干燥方法为80 ℃烘干;以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最佳干燥方法为60 ℃烘干。说明不同干燥方法对猪苓中的各成分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最佳干燥方法。隶属度函数计算公式见“3.1.4”,计算结果见表 3

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各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自然晾干下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含量最高,其次为50 ℃烘干。不同干燥方法中麦角甾醇含量大小顺序为:自然晾干>50 ℃烘干>70 ℃烘干>60 ℃烘干>冷冻干燥>80 ℃烘干>微波干燥,其中,50 ℃烘干麦角甾醇含量显著高于80 ℃烘干,而与自然晾干无显著性差异(P>0.05)。麦角甾酮含量大小顺序为:自然晾干>50 ℃烘干>60 ℃烘干>70 ℃烘干>微波干燥>冷冻干燥>80 ℃烘干,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糖含量大小顺序为:80 ℃烘干>冷冻干燥>自然晾干>70 ℃烘干>微波干燥>50 ℃烘干>60 ℃烘干。其中,50 ℃烘干与60 ℃、70 ℃烘干无显著性差异,与80 ℃烘干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出物含量大小顺序为:60 ℃烘干>80 ℃烘干>50 ℃烘干>70 ℃烘干>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自然晾干。其中,60 ℃烘干与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由综合评分结果可知,干燥方法中自然晾干的综合评分最高,其分值达0.745,其次是冷冻干燥,其分值为0.674,50 ℃烘干,其分值为0.631,评分最低的为微波干燥,分值为0.242。由于自然晾干时间较长,且受天气影响;冷冻干燥成本较高,操作繁琐,且耗时长,不能广泛采用。所以,选择50 ℃烘干作为猪苓干燥加工方法较为合适,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由此表明,综合评分法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评估药材质量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4 讨论

中药材的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掌握正确的水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利用率[14-16]。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中药材浸润工艺不规范和不合理的操作,特别是将药材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致使其有效成分大量流失,甚则发霉腐烂,严重影响药材饮片或中成药的内在质量甚或产生毒性物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猪苓药材的炮制方法为洗净,浸泡,润透,切片,但对于具体的浸泡时间没有规定,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对猪苓药材的浸润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到目前为止,有关猪苓浸润及干燥工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考察了猪苓药材浸泡时间及干燥方法,通过综合评分法优选最佳浸泡时间及干燥方法。

结果表明,浸泡8 h综合评分分值最高,达到0.796,且药材软化程度较好,切出的饮片较美观,同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干燥方法中,自然晾干法综合评分最高,达0.745,但对于大规模集中生产来说,这种方法既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又不易达到药材的卫生要求,且受天气影响比较大。而烘干法时间短,且温度好控制,适合大规模生产。烘干法中50 ℃烘干综合评分值最大,因此综合考虑采用50 ℃烘干较为合适。该干燥方法的优选为猪苓的大规模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2]
鲁文静, 周密, 梁宗锁. 猪苓药材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7): 366-370.
[3]
李雯瑞, 梁宗锁, 陈德育.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27(6): 60-65. DOI:10.3969/j.issn.1001-7461.2012.06.12
[4]
樊莎.猪苓种质资源的评价及菌核形成机理的探究[D].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5]
张保贵, 赵斌, 刘金凤, 等. 猪苓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9): 90.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12.19.056
[6]
刘洪超, 蔡林衡, 王淑英. 猪苓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9(3): 236-238. DOI:10.3969/j.issn.1672-688X.2011.03.042
[7]
姜开运, 梁茂新. 猪苓潜在功用的发展与利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 31(5): 158-161.
[8]
王天媛, 张飞飞, 任跃英, 等. 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51(4): 109-112.
[9]
王天媛, 张飞飞, 任跃英, 等. 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4): 109-112.
[10]
冯果, 曾志乾, 吴增光, 等.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瓜蒌药材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29): 120-12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7.29.038
[11]
吴宝祥, 栾秋霞, 郑翔, 等. 浅论中药材少泡多润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5): 396-397.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05.05.020
[12]
王天媛, 张飞飞, 任跃英, 等. 不同加工方法对猪苓药材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8): 31-35.
[13]
鲁文静, 梁宗锁, 吴媛婷, 等. 不同干燥方法对猪苓中多糖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 28(4): 144-148. DOI:10.3969/j.issn.1001-7461.2013.04.29
[14]
赖昌生. 简介几种特殊的中药材水处理炮制法[J]. 黑龙江中医药, 2009(4): 52-53.
[15]
张玉琴, 文燕. 热软化中药材在加工炮制中的运用[J]. 四川中医, 2007, 25(6): 47. DOI:10.3969/j.issn.1000-3649.2007.06.026
[16]
吴卫东. 醋制中药初探[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0(1): 4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