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刘彩凤, 梁军, 钟琳瑛, 张琦, 田湾湾, 刘冬涵, 白洁, 杜守颖, 何枢衡
- LIU Caifeng, LIANG Jun, ZHONG Linying, ZHANG Qi, TIAN Wanwan, LIU Donghan, BAI Jie, DU Shouying, HE Shuheng
- 正交实验法优选酒洗红花的炮制工艺
-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afflower processed with liquor by orthogonal test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8(6): 593-597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8(6): 593-597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6.19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6-10
2. 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临安 311300
2. Yif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Lin'an 311300, China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性味辛温,归心、肝经,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1];其入药历史悠久,文献记载丰富,是中国的传统及临床常用药材,其炮制品酒红花在历史上也有沿用。最早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红花为“红蓝花酒方”,将红蓝花与白酒一起放入锅中,煎减至半,红蓝花即红花[2]。明代《明医》里记载红花为酒洗红花[3]。清代吴仪洛所编写的《本草从新》记载红花为酒红花:“酒喷微焙”[4]。清代柴得华《妇科冰鉴》里“桃红四物汤”这一处方又沿用酒洗红花[5]。红花的酒制品各代不一,且酒洗红花的炮制方法无详细记载,在各版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中也无收录,因此,酒洗红花的研究目前较欠缺。
酒洗这一炮制方法是历代所沿用的一种中药酒制法,一般认为药物经酒洗后,部分可渗入其组织内部,发挥缓性、增效等作用,大黄经酒洗后,可借酒之热,调和大黄之寒[6],地黄经酒洗后,防治寒凉伤胃气[3],也有部分药物经酒洗后可治妇人血气走作疼痛、月水不调及破血通经,如当归、红花,但是对红花来说,目前并没有文献对其酒炮制品的药效和成分进行研究。酒洗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大黄“去皮,清酒洗”,用于调胃承气汤中,并且认为“酒洗入阳明经”[7],后来酒洗炮制方法一直沿用,如从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及清代均出现酒洗当归,且现行《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记载当归酒洗方法为“取当归,喷洒黄酒,拌匀,使之吸尽,晒或低温干燥”。因此,综合地方炮制当归的酒洗方法及《本草从新》中酒红花的炮制方法,作为酒洗红花的炮制依据,文章就对酒洗红花炮制工艺、其酒洗前后含量差异和水煎液指纹图谱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以期对关于酒洗红花研究提供一些科学借鉴。
1 仪器与试药Thermo Fisher 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CM 7.2色谱工作站,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屹立QE-200高速万能粉碎机;BSA 224S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JM-B10002电子天平(余姚市及纪铭称重校验设备有限公司);BT 125D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HH-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批号11637-201810,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山奈素(批号110861-201611,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水为娃哈哈纯净水,乙腈、甲醇为色谱纯(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黄酒(塔牌绍兴花雕酒,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红花购于北京鹤延龄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HSYA: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02%磷酸(5:20:75);检测波长403 nm;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
山奈素:Shim-pack GIS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65:35);检测波长367 nm;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HSYA:精密称取HSYA对照品适量,加25%甲醇制成质量浓度为0.626 g/L的对照品母液。见图 1。
山奈素:精密称取山奈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质量浓度为0.545 g/L的对照品母液。见图 2。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HSYA:取红花粉末(过3号筛)约0.4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甲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300 W,频率50 kHZ)4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25%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山奈素:取红花粉末(过3号筛)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25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5 mL,置平底烧瓶中,加盐酸溶液(15—37)5 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水解30 min,立即冷却,转移至25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HSYA:精密吸取HSYA对照品母液适量,将母液逐级稀释为0.250,0.125,0.063,0.031,0.006 g/L的对照品溶液,进样10 μL,测定。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0.519 8X+1.726 7,R2=0.999 6;结果表明,HSYA在0.006~0.626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山奈素:精密吸取山奈素对照品母液适量,将母液逐级稀释为0.218,0.109,0.054,0.027,0.005 g/L对照品溶液,进样10 μL,测定。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0.719 1X+1.242 6,R2=0.999 9;结果表明,山奈素在0.005~0.545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4 精密度实验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连续进6次,进样10 μL,测定对照品溶液中的峰面积值,HSYA的RSD=0.23%,山奈素RSD=0.32%,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5 稳定性实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 h测定,根据峰面积计算HSYA RSD=0.56%,山奈素RSD=1.53%,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HSYA和山奈素在24 h内基本稳定。
2.1.6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6份,按照“2.1.3”项下方法制得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10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含量,HSYA的RSD=0.32%,山奈素RSD=1.88%,表明这两种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1.7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对照品溶液,按照“2.1.3”项下方法操作得到加样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条件测定,HSYA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70%,RSD=0.67%,结果见表 1。山奈素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14%,RSD=2.29%,结果见表 2。
3 正交设计优选酒洗红花炮制工艺 3.1 因素水平设计和酒洗方法本实验以HSYA、山奈素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影响红花酒洗工艺的加酒量、浸吸时间、烘干温度3因素进行考察,选用了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因素与水平表见表 3。
酒洗方法:取净红花,加黄酒喷匀后,浸吸一定时间,以相应的温度烘干至干燥为度。
3.2 样品测定及结果分析样品测定:精密吸取1~9号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HSYA、山奈素的含量,以HSYA和山奈素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分[8]=(HSYA含量/最高含量)×60+(山奈素/最高含量)×40。结果见表 4和表 5。
结果分析:由直观分析可知,各因素对酒洗红花炮制工艺的影响顺序为A>C>B,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因素A、C有显著性差异,B无显著性差异,其中A1>A2>A3,C3>C2>C1,综合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选取酒洗红花炮制工艺A1B1C1和A1B1C3,即加酒量为50%,浸吸时间30 min,烘干温度40 ℃和加酒量为50%,浸吸时间30min,烘干温度80 ℃进行验证,A1B1C1与A1B1C3中HSYA和山奈素的含量见表 6。
对A1B1C1和A1B1C3中HSYA、山奈素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HSYA P > 0.05,山奈素P > 0.05,表明HSYA和山奈素在上述两种工艺条件下,并无显著性差异。依据药典对药材炮制的规定及节约节能的前提下,选取酒洗红花最佳炮制工艺为A1B1C1,即加酒量为50%,浸吸时间30 min,烘干温度40 ℃。
4 红花酒洗前后的比较研究 4.1 红花酒洗前后的含量比较将3批红花按照最优酒洗工艺进行炮制,按“2.1.3”项下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分别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含量,结果见表 7。
由上表可知酒洗后,炮制品HSYA与山奈素的含量较生品稍有偏低,但差异不大。
4.2 红花酒洗前后指纹图谱比较 4.2.1 色谱条件色谱柱:InertSustainSwiftTM C18 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进样量:15 μL。
4.2.2 供试品溶液制备分别取红花生品和炮制品4 g,依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煎煮,分两次煎煮,第1次加水350 mL煎煮45 min,第2次加水300 mL煎煮35 min,用300目尼龙纱网布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定容至500 mL,吸取适量水煎液离心(10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过0.45 μm滤膜,即得。
4.2.3 指纹图谱比较结果对比红花酒洗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见图 3。结果显示,炮制后指纹图谱中特征峰数目并无明显变化。为了更直观比较酒洗前后各成分含量的变化,筛选出峰面积≥2的17个峰,以5号HSYA峰为参照,取其峰面积为1,计算红花炮制前后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并将其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结果见图 4。由图看出,在230 nm的波长下,1~6号峰在酒洗前后峰面积变化不大;7号峰在酒洗后峰面积反而明显增加,8~17号峰在酒洗后峰面积下降,其中以11、13、15和16号峰降低明显。
5 讨论酒洗红花系古文献记载的一种炮制方法,且酒制法在中药炮制中为一种常用方法。红花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红花多糖、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红色素和黄色素是查尔酮类化合物,是红花中含有的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改善心肌供血、扩张血管、抗凝血和抗血栓等功效[9-11]。本实验遵循于此,按照酒洗炮制方法,筛选出红花的最佳酒洗工艺为辅料黄酒50%,浸吸时间30min,烘干温度40℃,其中温度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于药材炮制烘干温度的规定。
红花在上述最佳条件酒洗之后,进行多批次含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HSYA和山奈素含量较生品低,但含量差异均不大。查阅文献得知[12-17],这种变化可能与两种成分的热稳定性有关,HSYA是热不稳定性性成分,遇热易分解,山奈素热不稳定性相对HSYA较好,但在40℃的烘干温度下,两者的变化均不明显。同时,对红花的生品和炮制品进行水煎液指纹图谱比较研究,其水煎液的制备依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煎煮,该工艺经前期摸索,煎煮参数稳定可行,且由于水煎液体积大,即使在煎煮中有微小误差,不足以对其水煎液成分的含量产生影响,同时,通过多波长筛选,在230 nm下,红花水煎液的指纹图谱整体峰多、响应值高,尤其小极性成分的响应值整体高于其它波长下,因此,基于此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红花在酒洗之后,大部分色谱峰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小极性成分较明显,可能在酒洗的过程中,小极性成分更易溶解在酒中,造成含量损失。虽然红花经酒洗后成分发生变化,但对其药效问题,如可治疗妇人月水不调等,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药效的物质基础是成分,对于指标性成分而言,酒洗炮制后HSYA和山奈素的含量略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两种成分是药典对红花的指控指标,酒洗炮制后,药效是否有改变还需药理实验验证,应根据药效结果合理的选择酒洗炮制品的指标,从而证明酒洗红花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一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151.
|
[2] |
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M]. 北京: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13: 99.
|
[3] |
王孝涛.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M]. 江西: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01.
|
[4] |
马兴民. 新编中药炮制法[M]. 陕西: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591.
|
[5] |
于峥, 魏民, 杨威, 等. 妇科冰鉴[M]. 北京: 人名军医出版社, 2012: 13.
|
[6] |
杨家驹. 古今中药炮炙经验[M].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76.
|
[7] |
宋传荣. 小议仲景大黄酒洗意义[J]. 陕西中医, 1989(6): 254. |
[8] |
张春华, 周永治. 数理统计方法[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161.
|
[9] |
董青, 赵嵘, 代云桃, 等. 红花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7): 20-25. |
[10] |
衣春杰. 浅析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72): 254-254.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72.234 |
[11] |
李晋, 胡月, 葛爱华, 等. 丹红、丹参和红花3种注射液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4(1). |
[12] |
杨秦, 叶扬, 肖洪, 等. 山奈酚功能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8, 31(3): 12-16. DOI:10.3969/j.issn.1008-9578.2018.03.004 |
[13] |
江维, 宋宏安, 孙代华. 红花注射液制备工艺探讨[J]. 中国药师, 2013, 16(10): 1544-1547. DOI:10.3969/j.issn.1008-049X.2013.10.039 |
[14] |
罗晶, 黄宇玫, 曾文雪.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及其热稳定性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1(5): 39-42. |
[15] |
金鸣, 臧宝霞, 李金荣. 羟基红花黄色素A热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12): 1197-1198. DOI:10.3321/j.issn:1001-5302.2003.12.032 |
[16] |
王雅琪, 何小汝, 伍振峰, 等. 响应面法优化红花乙醇减压辅助提取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3): 5-8. |
[17] |
刘涛, 李娟, 徐玉玲, 等. 红花减压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2): 54-56. DOI:10.3969/j.issn.1005-9903.2012.1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