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Vol. 40 Issue (3): 273-276

文章信息

徐喆, 王哲, 赵伟, 周会芳, 赵舒武, 边育红, 王怡杨
XU Zhe, WANG Zhe, ZHAO Wei, ZHOU Huifang, ZHAO Shuwu, BIAN Yuhong, WANG Yiyang
从病证结合角度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贾英杰教授访谈录
Discussion 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umor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IA Yingjie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3): 273-276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40(3): 273-276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1.03.0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2-07
从病证结合角度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贾英杰教授访谈录
徐喆1 , 王哲2 , 赵伟1 , 周会芳1 , 赵舒武1 , 边育红1 , 王怡杨1     
1.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天津 301617;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381
摘要: 贾英杰教授认为,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要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目前,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现存的问题,贾英杰教授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中医的历史积淀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科的根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需要的临床新切入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新理念及其思考。
关键词: 病证结合    肿瘤治疗    中西医结合    
Discussion 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umor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IA Yingjie
XU Zhe1 , WANG Zhe2 , ZHAO Wei1 , ZHOU Huifang1 , ZHAO Shuwu1 , BIAN Yuhong1 , WANG Yiyang1     
1. Schoo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2.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JIA Yingjie believes that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e must adhere to the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understand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t present, although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improve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rofessor JIA Yingjie mainly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umor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new clinical breakthrough point needed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new concept and thinking of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tumor treatment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天津中医药大学承担两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中医与西医的整合”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建立基于‘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在课题进行过程中,课题组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贾英杰教授进行了专访。贾英杰教授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中医肿瘤防治联盟副主席,他认为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肿瘤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贾英杰教授认为通过病证结合治疗肿瘤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特色。从整体观和动态观来看,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肿瘤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过程中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只看病、证的某一方面。在综合治疗观中,肿瘤为临床难治病,中医强调在肿瘤治疗中应“杂合以治”,西医强调“综合治疗”,两者应该相互配合。在辨病与辨证观中,肿瘤又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不同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但也存在明显的共性特征。故而在临床中需要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现就贾英杰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 中医的历史积淀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科的根基 1.1 中医肿瘤学的概述

中医肿瘤学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康复保健等的一门临床学科。数千年传统中医的历史积淀成就了中医肿瘤学科。中医肿瘤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中医临床分科,它在历史中借鉴,在现代中发展。在历代医家的论述中,记载了肿瘤的病灶、症状、病因、预后和鉴别等内容。将其病灶记载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将其症状描述为“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饮虽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苦闷,食虽可入,至胃复出”;将其病因归属于“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府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将其预后论述为“凡癥坚之起,多以渐生,如有卒觉,便牢大自难治也。腹中癥有结节,便害饮食,转羸瘦”;将其疾病鉴别论述为“其病不动者直名癥,若病虽有结癥而可推移者,名为瘕,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正是这些中医肿瘤论述的记载与传承,指导了现代临床研究,推动了中医肿瘤学科的形成。

1.2 传统中医治疗肿瘤

传统中医药特色确定了中医肿瘤学科的定位。在癌前病变、癌瘤早期、癌瘤中期和癌瘤晚期中都有中医药参与,同时扶正祛邪的治则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全过程。在围手术期前后,中医药可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减轻手术的不良反应;在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阶段,中医药可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减轻临床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放化疗后可维持治疗效果;在手术后可减少肿瘤复发转移。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主要采用扶正培本、祛邪解毒、扶正祛邪治则,可起到鼓舞正气、邪去正复、标本兼治等作用。在传统的经典处方中,小金丹、西黄丸和大黄蛰虫丸可治疗肿瘤;云南白药、失笑散和当归四逆丸可缓解疼痛症状;五苓散、小陷胸丸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可减轻胸腹水症状;旋覆代赭丸、六神丸和十全大补汤则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1.3 中医治疗肿瘤的发展与共识

经过几十年和几代人的努力,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许多成果,中医肿瘤学家们已初步完成学科赋予的任务。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中,可达到抑制肿瘤、稳定瘤灶、对放化疗增效减毒、防治并发症、预防肿瘤的转移与复发、维护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同时研发出了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剂,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辨病用药中,针对肝癌患者的金龙胶囊、肝复乐,针对食管癌患者的安替可、消癌平片,针对肺癌患者的益肺清化膏、金复康;辅助治疗用药中,针对化疗的健脾益肾冲剂、十一味参芪颗粒和针对放疗的安多霖胶囊、养阴生血合剂;对症用药中的生血药物:生血丸、生血宝口服液和复方阿胶浆。

中国部分中西医肿瘤专家经调研后得出共识:中医药治疗肿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肯定的是在维持治疗期和姑息治疗期。在用药方面,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治疗用药、辅助用药、改善症状用药。肿瘤治疗用药是指单独应用可使肿瘤缩小、疗效持续稳定或延长生存期及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提高疗效。辅助用药目的是在不影响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疗效前提下,减轻常规治疗方法所致的不良反应,同时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症状用药则是为了提高肿瘤稳定率、改善疼痛等症状、提高体力状况。

2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2.1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现状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公认的事实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临床中存在肿瘤的发病率持续攀升、肿瘤治疗手段仍存在局限性、治疗后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毒副反应令人难以接受、现阶段仍存在无效治疗与过度治疗和巨额医疗费用等问题,并且中西医结合诊疗存在缺乏原始创新、缺乏规范研究、低水平重复、研究手段单一和缺乏深度研究等问题。因此贾英杰教授提出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是永恒的主题,应竭尽全力做到规范性综合治疗。据统计,中国各级医院真正按规范处理的病例不足40%,同时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很多边远地区肿瘤诊疗仍不规范,多数患者未能得到合适的治疗,这种无法令人满意的状况不容忽视。

2.2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及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需要规范化。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规范化标准的建立是提高中医肿瘤临床整体水平的关键,是中医肿瘤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关键。肿瘤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是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一套系统、成熟的治疗策略,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有利于治疗的决定,能为临床实践中的有序诊疗奠定良好基础,可使患者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和减少医疗费用。中医肿瘤规范化指南应体现正确性、可靠性、可重复性,以及临床上的可操作性、灵活性特点,符合多学科参与、公开、求证、文件化的原则。指南应基于专家一致性意见和临床诊疗证据,还要征求专家意见、建议,制定相关指引;专家意见是经验性而非分析性,是非结构化、非正式的;对于不同观点,专家还应参加专题会议,取得一致性意见;临床诊疗证据应系统评估结论,汇总形成临床诊治规范,并指导阶段性临床诊治。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方案应以中医治则治法为切入点,以最优的临床证据为制定的基础;要注重科学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和保持一定灵活性的原则;要与时俱进、定期更新,不能束之高阁;要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加大推广和普及。贾英杰教授还提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要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要使主观判断向客观化、标准化过渡,最后要建立中医传统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体系。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需要的临床新切入点 3.1 “减毒增效”新思路

现代治疗对“减毒增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区别于原始的中药与西药单纯配合使用。比如在化疗间歇期,要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维护;在化疗后要注重患者骨髓抑制“防重于治”;在消化道反应的防治中,要更重视患者食欲的恢复;对于患者免疫功能方面,要更加注重患者免疫功能的终身维护。在患者化疗后容易出现痞满、呕吐等症状,西医运用胃肠动力学药物给予治疗,中医则运用半夏泻心汤通过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散结除痞,达到痞呕下利诸症自除、标本兼顾的效果。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终身维护方面,中医药发挥出了重大作用,中医药通过扶正祛邪、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达到增强正气和祛除病邪的作用。对于肿瘤治疗后出现的一些棘手症状,如癌因性疲乏,中医药可采用生脉散、黄芪生脉散等方药辨证施治,从而缓解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出现的癌因性疲乏症状,这些都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减毒增效的新思路。

3.2 临床新的切入点及其成果

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研究人员要探索中医药配合化疗“择时给药”,要寻找临床新的切入点,以达到最佳临床效果。贾英杰教授课题组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防治研究中选取合格病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化的方法,探究消岩汤配合化疗方法治疗气虚毒瘀型NSCLC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3]表明消岩汤配合化疗治疗气虚毒瘀型NSCLC,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能够提高化疗完成率,缓解临床症状,其中化疗前7日使用消岩汤效果最佳。在艾灸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现状及经穴分析中,课题组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艾灸治疗可以减轻移植瘤引发的炎症反应;艾灸的作用明显优于普通热刺激;艾灸对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可以促进T细胞生成与活化,促进成熟B细胞的生成与活化[4]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新理念及其思考 4.1 肿瘤诊疗理念的变化

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更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出现了可喜的对话平台,这体现了医学的进步。人们慢慢认识到肿瘤是一种慢性可控制性疾病,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转变,更加关注生存质量,“带瘤生存”的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同时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得到了极好的诠释,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典范。中医长期治疗肿瘤的方法转变为长期计划与短期安排结合、伴随治疗与定期复查相结合和关注中药毒性及药物经济学。肿瘤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变革:重视肿瘤患者宿主因素的研究和评价,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而不是仅考虑直接杀灭肿瘤的办法,这也许是肿瘤治疗新战略的体现。肿瘤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本质变革:从抑制细胞增殖转变到以阻断肿瘤发展和转导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事件,包括以基因、受体、生长因子和激酶等为目标。正是这些诊疗理念、策略的变化,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疗效的提高。

4.2 理念的变化为中西医结合搭建了平台——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为靶点,使用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药物,靶向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5]。临床治疗也越来越个体化,从而达到阻断癌变和增殖,或使迅速生长的肿瘤发展变成慢性过程,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从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来说,个体化是疾病疗效提高的必然途径。同时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实践恰好使今天的靶向治疗得到最好的诠释。正如孙燕院士所说,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理念早已在中医的医疗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重现了中医科学思维,肿瘤诊疗理念发生的变化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搭建了平台。

5 小结

贾英杰教授强调,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方面要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和根治与姑息五大关系。中医治疗肿瘤以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主,注重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注重疾病对全身造成的影响,治疗则强调扶正固本,调理阴阳,祛邪解毒;西医治疗肿瘤则以疾病本身为主,注重疾病的分期、病理和治疗,注重疾病带来的痛苦症状,治疗则强调杀死肿瘤细胞,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中医和西医虽然理论上不是一个体系框架,但在肿瘤的防治中要加强两者的结合,使两者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达到疗效最大化。正如贾英杰教授所说:“需要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必须坚守中医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小江, 张莹, 杨佩颖, 等. 消岩汤对肺癌A549细胞及肺癌干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J]. 中草药, 2018, 49(4): 870-873.
LI X J, ZHANG Y, YANG P Y, et al. Effect of Xiaoyan Decoction 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A549 cells and SP cells in lung cancer[J].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2018, 49(4): 870-873.
[2]
朱津丽, 张硕, 张莹, 等. 消岩汤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VEGF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J]. 天津中医药, 2020, 37(1): 38-43.
ZHU J L, ZHANG S, ZHANG Y, et al. Effect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Xiaoy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on peripheral bloo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 37(1): 38-43.
[3]
李小江, 乌明歆, 孔凡铭, 等. 消岩汤联合对症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J]. 中草药, 2020, 51(3): 697-701.
LI X J, WU M X, KONG F M,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Xiaoy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ymptomatic maintenance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2020, 51(3): 697-701.
[4]
徐红达, 贾英杰, 陈军, 等. 艾灸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现状及经穴分析[J]. 肿瘤, 2014, 34(6): 564-568.
XU H D, JIA Y J, CHEN J, et al. Current advances in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for moxibustion i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J]. Tumor, 2014, 34(6): 564-568.
[5]
DOBBELSTEIN M, MOLL U. Targeting tumour-supportive cellular machineries in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4, 13(3): 1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