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原茵, 王瑾源, 赵舒武, 边育红, 郑纺
- YUAN Yin, WANG Jinyuan, ZHAO Shuwu, BIAN Yuhong, ZHENG Fang
- 医学专家谈中西医结合发展——何清湖教授访谈录
- Medical experts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HE Qinghu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5): 545-548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40(5): 545-548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1.05.01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6-30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国经历了数千年传统医学发展,与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发展的西医结合而成的特有医学模式,具有临床疗效显著、科研方法多样、发展潜力巨大、下沉基层广泛等多项优点,目前在多种疾病防控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已逐步成为一门具有自身特色和专业人才的独立学科。但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仍存在发展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等问题,亟待通过多种途径对此进行完善[1]。
课题组基于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新形势,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研究课题。在此期间,课题组专访湖南医药学院何清湖教授,在交流中探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新发展。
1 源远根深,本固枝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现状及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历经几十年发展,已日趋成熟化、系统化、完善化。中西医结合医学以中医、西医哲学基础与基础理论为根本,与临床诊疗相结合,逐步构建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在谈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研究和推广的必要性,及探讨怎样的中西医诊疗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需求时,何清湖教授表示,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有利于疾病的客观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通过分析中西医各自的优点,可知西医在治疗急危重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慢性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治疗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时,需分析中西医各自特点,取长补短,结合具体病例与临床实际情况,有侧重点地选择治疗手段,从而起到降低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2]。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解决临床问题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疗理念不同、中西医之间相互了解不足、对其他学科产生偏见等。因此,若中西医之间的矛盾被克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拔钉抽楔,和衷共济——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新助力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日益推广,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均出现了阻碍其发展的相关问题。何清湖教授在谈到阻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发展的瓶颈时,将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为3点。其一为人才问题[3],何清湖教授认为,医学并非一门单纯需要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的学科,医疗的发展不仅需要经验积累,同时也需要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使中西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具备丰富经验与正确思维模式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是发展中西医诊疗模式的关键所在。其二为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创新主要立足点为思维方法的创新,需从多种角度思考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其三为观念,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关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新政策,但仍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同时,因中西医观念不同,许多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存在阻碍,在中西医结合教育与执业中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转变中西医单一思维定式,促进其共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模式发展的大势所趋。
十四五规划推行以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升的措施与政策,极大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体系化发展。何清湖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学科发展、诊疗模式发展是不同的命题,其中事业发展为大命题,学科发展为中命题,诊疗模式发展为微观命题,而这些方面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各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从宏观角度出发,相关政策需要解决中西医结合定位问题、中西医之间关系问题。从具体措施出发,国家政策在医院构建、中西医结合治疗发展、人才培养,包括学位/规培政策、职业发展、学科发展等具体问题上意义重大,同时要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4]。
政策完善有助于人才培养。人才为中西医诊疗事业带来生机与发展活力,是创新的核心动力。一方面,中西医人才的培养,是由学历教育、学历后教育、继续教育等部分共同完成的,多部分教育共同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不同层次医院对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需要每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自身定位、形成自身办学特点,加强本/硕/博学科建设,使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化。同时,人才培养促进创新[5]。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学科,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的推动。此外,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特色、成果、模式等方面进行宣传,促进正确中西医结合观念的形成,也是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3 革故鼎新,继往开来——中西医结合医学成果累累随着西医逐渐被纳入中国医疗体系与医学研究中,中医也借助西医科研方法焕发了新的生机。两者相辅相成,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何清湖教授将目前中西医结合取得的成果总结为3点:其一,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体系相对于其他国家不同,中医、西医与民族医学共同作用于人民健康,对预防、康复、保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其二,中西医结合是在中国中医、西医相互交流、学习、配合、渗透的学科背景下形成的新学科,并且已经成为有着自身内涵、结构的一级学科。其三,中西医结合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医需要借鉴西医完善自身不足之处以焕发新的生机。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在多种疾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近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工作中,张伯礼院士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在预防、轻症治疗、重症治疗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在慢性病、老年病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尖锐,老年病、慢性病发病率日趋增加,并具有隐匿性强、难以根治等特点。从西医的角度分析,慢性病发病原因不明,因此通过中西医结合角度探索病因病理与把握治疗规律有助于其临床诊疗。在实践中使中西医相辅相成,有利于认识疾病基本发展规律,提高疗效,加强对慢性病的调控与预防,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对已患病防止其继续病变,有助于人民健康管理事业发展[6]。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是根据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确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模式,它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中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如何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中西医协同发展是符合医学规律、大有前景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提升中西医结合教育水平是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源头。何清湖教授在谈到中西医结合教育时提出,目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在专业学位培养与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中医特色体现不足,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执业范围不明确;在分级医疗中,基层、社区医疗缺少中西医全科医生;中医基础医学体系亟待建立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提升整体医务人员医疗及科研水平。此外,促进康复医疗领域形成与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也是推进医学教育及提升中西医结合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医药类及综合性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逐步建立[7],有助于促进医疗助理体系形成,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创业。
中西医结合教育水平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及学生的多方面努力。近年来,各类中医药院校陆续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尝试[8-9],如在本科阶段引入床边教学,将书本上的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中西医知识,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及思维模式融会贯通,有助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躬体力行”。此外,多种学习方向的细化也在逐步推进,在本科阶段,多所学校实行中西医结合“儿科班”“骨伤班”等,细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大批临床紧缺人才,极大改善了儿科、骨科等科室中西医结合人才缺乏的现状。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在学习中,也将融会贯通地学习西医与中医内容,而不是单一地学习某门课程。在近年的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题目的设置与命题规律也逐渐将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贯彻于其中,促使中西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两者紧密结合,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临床问题[10]。
何清湖教授在回答“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怎样在学习中建立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问题时指出,在本科阶段,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需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思维对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临床诊疗。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术型硕士需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方法,做到能独立科学研究中西医问题;专业型硕士需在临床实践与规范化培训中提高临床能力并进行基础性研究。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则需做到更高层次的创新性研究。何清湖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每名医学生与医疗工作者都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进,共同努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远化、系统化,提升创新思维,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11]。
5 结语在本次访谈中,何清湖教授抽丝剥茧地解释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现状及前景,点明了中西医结合自身的巨大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何清湖教授在访谈中鼓励大家:中西医结合大有前景,各位同学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必须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不断奋进。
[1] |
何清湖, 张冀东. 发展中医药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41(6): 645. HE Q H, ZHANG J 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take the path of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21, 41(6): 645. |
[2] |
张伟, 何清湖, 雷晓明.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的模式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2): 24-25. ZHANG W, HE Q H, LEI X M. Exploring the model of conducting clin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s[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2020, 28(2): 24-25. |
[3] |
卓海燕, 陈楚淘, 胡以仁, 等. 回归本科教育强化质量保障——关于实施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认证的思考[J]. 中医教育, 2019, 38(6): 22-25. ZHUO H Y, CHEN C T, HU Y R, et al. Returning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quality assurance: reflec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accredita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medicine[J].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2019, 38(6): 22-25. DOI:10.3969/j.issn.1003-305X.2019.06.069 |
[4] |
何清湖, 孙相如. 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何保持优势不掉队[N]. 健康报, 2019-01-02(5). HE Q H, SUN X R. How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s can maintain their advantages and not fall behind[N]. Health News, 2019-01-02(5). |
[5] |
何清湖. 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N]. 湖南日报, 2019-11-07(5). HE Q H.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services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the people[N]. Hunan Daily, 2019-11-07(5). |
[6] |
张冀东, 王丹, 马继, 等.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探讨[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1(3): 479-484. ZHANG J D, WANG D, MA J,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oject[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41(3): 479-484.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3.029 |
[7] |
叶培汉, 杨磊, 许亮文, 等.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思路及实践探索[J]. 健康研究, 2020, 40(4): 384-387. YE P H, YANG L, XU L W, et al. Idea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reat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J]. Health Research, 2020, 40(4): 384-387. DOI:10.3969/j.issn.1674-6449.2020.04.007 |
[8] |
王乙, 徐岩, 李磊.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现状研究——基于9所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的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 42(15): 55-58. WANG Y, XU Y, LI L.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status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alents——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text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n nine universities[J].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2021, 42(15): 55-58. 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1.15.12 |
[9] |
周博, 徐子涵, 孙铮. 创新模式下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13(30): 9-12. ZHOU B, XU Z H, SUN Z.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innovative mode[J]. Educational Teaching Forum, 2021, 13(30): 9-12. |
[10] |
张梦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发布完善中医西医互学教育制度[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6): 2. ZHANG M X. The release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hysicians to improve the mutual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2021, 29(16): 2. |
[11] |
陈楚淘, 李铁浪, 罗闳丹, 等. 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探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1(8): 1257-1259. CHEN C T, LI T L, LUO H D,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C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of TCM[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41(8): 1257-1259.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8.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