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Vol. 40 Issue (6): 719-722

文章信息

翟金海, 陈兰
ZHAI Jinhai, CHEN Lan
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经验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ofessor YUAN Shiliang's experiences in clinical coupletmedicines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6): 719-722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40(6): 719-722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1.06.0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9-03
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经验介绍
翟金海1 , 陈兰2     
1.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院, 盐城 224005;
2. 盐城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盐城 224002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分别从肺系、心系、脾胃、肝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以及其他病证进行总结归纳,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药对    药组    名医经验    袁士良    
Introduction to Professor YUAN Shiliang's experiences in clinical coupletmedicines
ZHAI Jinhai1 , CHEN Lan2     
1. School of Medicin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Yancheng 2240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Professor YUAN Shiliang's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clinical coupletmedicines and medicine groups, from the aspects of lung system, heart system,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liver disease, kidney system, qi-blood-body fluid disease, limb meridian disease and other symptoms respectively,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clinical.
Key words: coupletmedicines    medicine groups    famous doctor experiences    YUAN Shiliang    

袁士良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是澄江医派的学术传人之一,在其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色,药对药组是中药学和方剂学中间的桥梁,对临证有重要的意义,现简要将袁教授的临证习用药对、药组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 肺系药对药组 1.1 玄参、桔梗、浙贝母、石斛、麦冬、甘草

玄麦甘桔汤为治疗虚火喉痹的有效方剂,袁教授在此基础上加石斛养胃肾之阴,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阴虚火旺者合知柏地黄汤,痰热重者去石斛、麦冬,合黄连温胆汤清热化湿。

1.2 连翘、射干、牛蒡子

连翘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射干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平喘,牛蒡子疏风散热利咽,消痈散结,清热通便,3药常用于风热咽痛,或慢性咽炎咽部充血,咽喉不利。

1.3 桔梗、木蝴蝶

桔梗化痰利咽,木蝴蝶性凉,疏肝理气,利咽护膜,慢性咽炎常用此药对。

1.4 紫菀、紫苏子、紫丹参、紫石英

紫菀化痰止咳,紫苏子化痰降气,紫丹参活血化瘀,紫石英温补肾阳,纳气平喘,用于寒痰阻肺导致的咳喘、肺胀等。

2 心系药对药组 2.1 连翘、淡豆豉

连翘为“疮家之圣药”,清心肺之热毒,可清脾胃湿热,还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栀子豉汤可除胸膈之烦热,栀子可清热通便,如大便溏薄,心火旺者,袁教授用连翘代栀子,既有良好的清心除烦的作用,且无滑肠之弊。

2.2 党参、苏木

取用自《医宗金鉴》,名二味参苏饮,人参补心气,苏木活血化瘀,既可用于妇科气虚血瘀的月经病,也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

2.3 香附、茯神

香附疏肝理气,茯神宁心安神,方名交感丸,用于治疗肝郁不寐。不寐患者常兼肝气郁结表现,该药对常配用于不寐的治疗中。

2.4 桑叶、浮小麦、黑豆衣

桑叶清热止汗,浮小麦甘凉固表止汗,黑豆衣养阴止汗,用于治疗虚热或湿热导致的多汗证。

2.5 牡蛎、浮小麦

取用于牡蛎散,牡蛎、浮小麦性凉,黄芪、麻黄根甘温,湿热、阴虚所致之汗证,常取用牡蛎、浮小麦清热收敛止汗。

3 脾胃病药对药组 3.1 藿香、佩兰、茵陈、石菖蒲

藿香、佩兰、石菖蒲皆有化湿浊的作用,常用于湿浊所至口腔异味。如有湿热则加茵陈清热祛湿。可用丁香外用漱口。

3.2 白残花、人中白、牛膝

白残花清暑热,理气化湿,可用来治疗口疮口糜,人中白咸寒清热降火,牛膝引火下行,3药合用可用来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3.3 瓜蒌、郁金

取用于《温病条辨》的三香汤,瓜蒌化痰宽胸,郁金理气化湿,可用来治疗痰阻胸膈的胸闷。咽部不适可合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血瘀者加降香活血化瘀,气滞者加桔梗、枳壳理气化痰,热重加栀子、黄芩清热泻火。

3.4 郁金、枇杷叶

取用于《温病条辨》上焦篇宣痹汤“,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两药均可降气化湿,用于治疗呕逆、嗳气等症,肝气郁滞重者可加苏梗、佛手疏肝理气。

3.5 威灵仙、鹅管石

威灵仙祛风解痉,可缓解平滑肌痉挛,用于治疗食管、胆道、输尿管等平滑肌痉挛性疼痛;鹅管石温通,有通畅食管的功能,两药合用常用来治疗食管痉挛、梗阻不畅。还可配用王不留行、急性子、通草加强通畅之力。

3.6 钩藤、僵蚕、炒白芍

钩藤清肝平肝熄风,僵蚕化痰祛风,白芍柔肝缓急,3药常合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3.7 丹参、砂仁、郁金

丹参饮去白檀香,加郁金降气利湿化瘀止痛,可用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疼痛不适。

3.8 百合、乌药、枳壳、白术

百合养阴,枳壳、乌药疏肝理气,白术补脾化湿,脾胃病阴虚气滞夹湿是一个比较多见的证型,阴虚重者加麦冬、石斛,气滞可加陈皮、木香、佛手、梅花等理气不伤阴之品,湿重加薏苡仁、冬瓜子、藿香等利湿清热不助热,脾虚重加仙鹤草、太子参、茯苓补脾益气利湿。

3.9 九香虫、延胡索

九香虫温阳理气止痛,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用于寒凝气滞的胃痛较剧者。常配良附丸、理中汤使用。

3.10 黄连、苏叶、吴茱萸、白豆蔻

金陵名医张简斋之加味连苏饮,黄连清热燥湿,苏叶宣肺理气化痰,吴茱萸温降湿浊,白豆蔻理气化湿,袁教授常取用于治疗湿热中阻的胃痛、胃胀、口臭、呕吐等。

3.11 仙鹤草、蛇舌草、薏苡仁

仙鹤草补脾化瘀消痞,蛇舌草清利湿热化瘀,薏苡仁健脾化湿,3药常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严重者加半枝莲、莪术、石见穿等。

3.12 丹参、莪术

丹参活血化瘀,莪术理气化瘀消积,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导致的肠化,不典型增生等。

3.13 藿香、砂仁

藿香化湿和胃止泻,砂仁理气化湿和中,用于寒湿中阻的呕吐、腹泻等证。

3.14 丁香、吴茱萸

丁香温阳降气,吴茱萸温肝降逆,用于寒湿中阻的呕吐、呃逆等。

3.15 薏苡仁、厚朴、郁金

薏苡仁甘淡利湿,厚朴理气化湿,国医大师干祖望认为厚朴化湿效果优于藿香、佩兰,郁金理气清热化湿,3药用于舌苔厚腻之湿热证。

3.16 瓦楞子、牡丹皮

瓦楞子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护膜,牡丹皮清肝火,凉血化瘀,用于肝胃郁热之反酸烧心等。

3.17 香附、夏枯草、蒲公英

香附疏肝理气,夏枯草、蒲公英清肝火,用于肝气郁而化火之证,如反酸、易怒等。如肝胃郁热之反酸可加左金二陈汤,如脾虚加六君子汤。

3.18 柴胡、牡蛎

柴胡疏肝理气,牡蛎平肝清胆,一升一降,用于肝胃郁热导致的反酸,以及胆气上逆导致的胆汁反流。

3.19 乌梅、石斛

乌梅养阴止泻,泄肝止痛,石斛常见功效为养胃肾之阴,但根据李中梓《医宗必读》记载石斛可“强肾益精,疗脚膝痹弱”“入胃清湿热,厚肠止泻”,袁教授用于治疗脾阴虚或湿热伤阴之腹泻。

3.20 木瓜、防风

木瓜可化湿缓急止痛,防风可祛风化湿止泻,袁教授用木瓜替换痛泻要方中的白芍,用于治疗肠鸣之痛泻。

3.21 仙鹤草、葛根、炒薏苡仁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泻痢草”,具有良好的补脾止泻作用,葛根升阳止泻,炒薏苡仁健脾化湿止泻,3药用来治疗脾虚久泻。

3.22 吴茱萸、木瓜

吴茱萸温阳散寒,木瓜化湿舒筋止痛,用于治疗寒邪导致的痉挛性胃痛、腹痛。

3.23 木瓜、炒白芍、甘草

酸能泄肝,可用来治疗胃肠痉挛所致的腹痛,白芍用量可至30 g以上。伴腹胀者,可加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

3.24 紫菀、枇杷叶、苦杏仁

紫菀宣肺化痰,枇杷叶化痰降气,苦杏仁宣肺化痰止咳,“治便秘必宣肺气”,常配用于治疗多种便秘,尤其是痰湿阻滞导致的便秘。

3.25 瓜蒌皮、瓜蒌仁、苦杏仁、莱菔子

用于痰湿阻滞导致的便秘,大便粘腻不畅,瓜蒌皮、瓜蒌仁、苦杏仁、莱菔子化痰湿、理气通便,腹胀明显可加厚朴、大腹皮。

3.26 荆芥、地黄

出自《中藏经》,名荆芥地黄汤,地黄凉血止血,荆芥升阳止血,用于血热妄性的便血等证。

4 肝病药对药组 4.1 水牛角、苍术

水牛角凉血解毒,苍术苦温燥湿,配用于病毒性肝炎湿热入于血分之黄疸,袁教授认为该药对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4.2 丹参、黄精

丹参活血化瘀,黄精补脾气养阴,降血脂,该药对可用于治疗冠心病、肝硬化、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患者痰湿瘀滞证。

4.3 鸡骨草、垂盆草

鸡骨草清热保肝退黄,垂盆草保肝利湿退黄,是袁教授经常使用的保肝降酶的药对。

5 肾系药对药组 5.1 车前子、牛膝

取用于济生肾气丸,车前子利尿消肿,牛膝活血化瘀、利尿通淋,两药合用,活血利尿消肿,袁教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

5.2 车前草、黄柏

车前草清利湿热通淋,黄柏清下焦湿热,常合用瞿麦、萹蓄利湿通淋,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的尿路感染。

5.3 菟丝子、覆盆子

取用于五子衍宗丸,常合缩泉丸用于肾虚夜尿增多。

5.4 金樱子、芡实

该药对名水陆二仙丹,具有固经缩尿止带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带下、遗尿。

5.5 鸡血藤、茜草

鸡血藤、茜草具有良好的升高血白细胞作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茜草的用量可达30~50 g。

5.6 粉萆薢、石菖蒲、黄柏

用于治疗湿浊下注,蕴而化热。萆薢分清饮去益智仁、乌药之温,加黄柏清下焦湿热。如见阴部瘙痒、阳萎可加蛇床子、仙灵脾、巴戟天补肾壮阳化湿。

5.7 柴胡、煅磁石

取用于耳聋左磁丸,柴胡疏肝理气,引入肝胆经,煅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耳鸣。久病多瘀,袁教授临证常加丹参、葛根、石菖蒲活血开窍。

5.8 白花蛇舌草、龙葵、桃仁

蛇舌草、龙葵清利湿热,桃仁活血化瘀,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不畅者,如肝肾阴虚合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合五子衍宗丸。

5.9 全蝎、僵蚕

全蝎通络散结,僵蚕化痰散结,该药对可以消除慢性肾炎患者的蛋白尿。

6 气血津液病证药对药组 6.1 车前子、佛耳草

该药对为治疗高尿酸有效药对,车前子利尿排尿酸,佛耳草可“祛风寒,化痰止咳”,袁士良教授用来降血尿酸,疗效良好。袁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除清热化浊治标常合四妙散、土茯苓、萆薢等,同时注意重视补肾健脾的方法治本,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6.2 青蒿、白薇

青蒿清湿热、退虚热,白薇清热凉血解毒,两药既可清实热,又可清虚热,用于多种内伤发热。

6.3 玄参、贝母、牡蛎、夏枯草

消瘰丸出自清程国彭《医学心悟》一书,原本用于治疗瘰疬一病,指出该方“此方奇效,治愈者不可胜计。予刻方普送矣”。袁士良教授临床运用该方,常合逍遥散、夏枯草疏肝理气,清热化痰散结,适当配伍可以用来治疗淋巴瘤,乳腺疾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及囊肿等多种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扩大了该方的主治范围。

7 肢体经络病证药对药组 7.1 丹参、葛根、川芎、桃仁

丹参凉血化瘀,葛根解肌活血升阳,川芎理气活血,“上行头目”,桃仁破血化瘀,用于治疗颈椎病。如合并肩部不适,常配合使用桑枝、片姜黄、海桐皮。瘀血证严重常合活络效灵丹、地龙。

7.2 丹参、鸡血藤

丹参活血化瘀,鸡血藤养血活血,常用于瘀血阻滞的肢体麻木等瘀血阻滞证。

7.3 鸡血藤、地龙

鸡血藤活血通经,地龙活血通络,配合使用可用于治疗中风肢体麻木等经络不通症状。

7.4 续断、桃仁

续断补肾活血止痛,桃仁破血止痛,两药合用,治疗腰痛腰酸的疗效良好。合可加桑寄生、杜仲、牛膝、土鳖虫、狗脊等加强疗效。

7.5 片姜黄、海桐皮

片姜黄理气化瘀止痛,止痛效好,可用于肩部、肝胆部疼痛,海桐皮祛风散寒除湿,该药对又名舒筋饮,常用于肩周炎肩部疼痛不适。

7.6 瓜蒌皮、红花、延胡索

瓜蒌红花甘草汤出自孙一奎《医旨绪余》一书中治带状疱疹的验方,袁教授认为瓜蒌可疏肝清热化痰止痛,可用改善多种急慢性炎症的渗出,缓解疼痛,合用红花、延胡索化痰理气、活血化瘀,可治疗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胆囊炎、慢性胃炎、肋锁关节炎等属于痰瘀阻滞所致的疼痛。瘀血重者可加失笑散、血府逐瘀汤、乳香、没药等。

7.7 旋覆花、茜草、延胡索

取用于旋覆花汤,旋覆花化痰降气,茜草活血化瘀,再加延胡索理气化瘀,用于治疗胸胁疼痛。可合木金散(木香、郁金)增强止痛之力。

7.8 牛膝、木瓜、虎杖、老鹳草

牛膝活血化瘀,性下行,木瓜化湿舒筋,虎杖可清热祛湿、活血止痛,老鹳草祛风除湿止痛,合用治疗膝关节炎所致的疼痛。

7.9 红藤、败酱草

红藤、败酱草可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排脓,可用于大肠湿热证、急慢性盆腔炎湿热下注证。

7.10 鸡血藤、益母草

鸡血藤养血活血,益母草凉血通经利水,两药合用良好的活血通经作用,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失调。

7.11 橘叶、橘络

疏肝理气化痰,橘络化痰通络,常配用逍遥散、消瘰丸、香附、夏枯草,用于痰气互结的胸胁通、乳房胀痛等。

8 其他病证药对药组 8.1 钩藤、紫草

紫草凉血解毒透疹,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该药对又名紫草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主治“疮疹初生,才作赤点,毒气未得透出皮肤者”,皮肤科赵炳南教授的经验方五皮五藤饮中采用钩藤清血分之热,透热外出,袁士良教授常采用该药对用于治疗血热之皮疹、瘙痒等症。

8.2 蝉蜕、防风

蝉蜕清热祛风止痒,防风为祛风之良药,用于皮肤瘙痒及过敏性疾病。

8.3 苍术、熟地黄

取用于黑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湿邪阻滞,苍术苦温燥湿,熟地黄滋阴养血,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糖尿病属阴虚湿阻证。

8.4 白芷、防风

白芷祛风燥湿,排脓消肿,防风祛风胜湿,国医大师认为该药对可以用来治疗一切阳证溃疡,袁士良教授用来治疗脂溢性脱发、痤疮等。如属阴证疮疡则用麻黄、熟地黄。

袁士良教授临证习用经典方剂进行化裁,提出“病多痰湿,法重清化”的学术观点[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根据具体病机,随证化裁,或以一方为主,或合方,或药对、药组,可师可法,临床效果良好。其临证常用药对、药组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
花海兵, 向培, 夏秋钰, 等. 袁士良清化立论诊疗经验述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6): 120-121.
HUA H B, XIANG P, XIA Q Y, et al. Summary of YUAN Shiliang's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Qing Hua[J].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 15(6): 120-121.
[2]
田代华.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TIAN D H. Huangdi Neijing Su Wen[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