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徐欢, 刘海朝, 陈银潇, 章明星
- XU Huan, LIU Haizhao, CHEN Yinxiao, ZHANG Mingxing
- 和而不同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王琦院士访谈录
- Harmonious but different way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 interview with Academician WANG Qi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1): 1-3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2, 41(1): 1-3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10-11
2021年5月13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课题组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进行了专访,王琦院士在肯定中西医结合现状的同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的根本是基于中医,丰富中医,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建立中国独有的中西医结合医学。
1 中西医结合需要构建理论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和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工作方针。目前,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已取得辉煌的成就,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跳出了以往的思维框架,使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大大提高,也促使研究者看待疾病由单一线性向综合性转变。
关于中西医如何结合,医学界一直在积极探索,力求将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之长进行融合,以更优质的医疗水平救助更多患者。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的中药与西药联用,而是要找到人体与疾病、疾病与证候内在的联系,要找到各自的优势病种以及适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理论体系支撑。从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到内因治本、外因治标,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防治理念和诊疗规律。中西医结合实践离不开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指导,需要明确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外延、模式、方法等。在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处理好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王琦院士强调,中西医结合不是彼此同化,要避免出现“一言结合,特色消失”的状况,并说道:“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中西医结合,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宜合则合,要根据临床的需求解决各自的问题,要以提高疗效为主要出发点。”患者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根据病情需要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的本质是和而不同,结合过程中不能将中医西化,中西医结合的根本是基于中医,并丰富中医,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建立中国独有的中西医结合医学。
2 中西医结合需要形成可复制的诊疗模式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诊疗作为一种模式,要有其内涵和方法,模式是一种概念体系,是能够复制并且能推广应用的体系,如现代临床的病证结合就是一种尚待完善的模式,要从理论上,从生命认知、发病机制上进行结合,中西医结合就是要找到某种病和证的契合点。目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千人千法,随机性太强,应在同一标准下,建立标准化的诊疗模式。
3 中西医结合需要辨病辨证相结合中医自古讲究辨证论治,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中医的方法学之一;西医讲究辨病论治与还原论观点。目前中西医结合提倡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将疾病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统一论治,形成更完善的诊疗体系。有学者认为中医不需要辨病,仅辨证就可以完整地认识疾病。对此,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是自然形成的诊疗需求,辨证论治不是完善的诊治体系,辨病和辨证同样重要,比如呃逆病,中医病机是胃气上逆,而西医检查结果可能是由于垂体瘤或颈椎病引起。王琦院士强调,中医自古同样讲究“病”的概念,在《金匮要略》《外台秘要》《肘后备急方》里都有大量关于“病”的记载,所以中医的方法是综合的,并非只辨证而不辨病,应与西医结合,进一步加强辨病的诊断思路。同时,中西医临床协作要体现病证结合特色,破解“一证多病,一病多证”的难题,综合考虑并探索人体、疾病、证候的内在联系。
谈及辨证论治与精准医疗的关系,王琦院士表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方法学之一,中医用宏观与微观两种方法学认识、分析疾病。精准医疗是西医提出的治疗理念。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提出的精准医疗理念不谋而合,同时证明了中国发展中西医结合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4 中西医结合需要建立疗效评价标准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缺少广泛推广应用的疗效评价标准。王琦院士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是临床疗效,要筛选优势病种和建立评价方法,如果疗效并没有因为两者的结合而得到提升,这种结合就不具有先进性,也就难以发展。对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要深入研究在不同个体、不同病种、不同疾病阶段所表达的反应机制。评价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要找到科学的衡量方法,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建立权威的疗效评价标准。王琦院士进一步指出,临床治疗时应注意个体体质差异,这是疾病的背景和源头,分析疾病时不应只关注单一症状,而应从体质的角度来分析疾病,即诊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本源[1]。
5 中西医结合面临新的挑战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成果显著,如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吴咸中院士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体系[2]。王琦院士表示,将两种医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尤其在疾病防控方面,形成中国独有的特色医学,对整个医学界的贡献是极大的,将造福更多的患者。
中西医结合尚存在许多挑战,王琦院士表示,中医具有“一证多病,一病多证”的病证特点,而西医没有如此复杂的病证关系,所以两者结合时会发生理论上的碰撞。因此,病证结合不是单一的某个证或某个病,而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不规范性的特点,后人需继续探索并梳理出有条理、有共性的规律。
中西医结合旨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利用中西医各自特点,增强内生动力,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协同攻关,一并解决医学难题。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需要运用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彼此深度理解、不断探索、不断求证,形成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新的理论体系。随着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不断推进,必将形成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守护好人民健康。
[1] |
王琦. 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问题中的应对与优势[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4(3): 197-202. WANG Q. Solutions and advantages of TCM constitution to problems in comprehen-sive healthcare[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44(3): 197-202.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1.03.001 |
[2] |
史忠亮, 何健卓, 廖鹏达, 等. 波澜壮阔一甲子, 而今迈步从头越——中西医结合六十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40(3): 353-357. SHI Z L, HE J Z, LIAO P D, et al.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coring enormous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sixty-year and starting a new march[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 40(3): 353-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