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薛晓娟, 郑文科, 黄明, 王益民, 张伯礼
- XUE Xiaojuan, ZHENG Wenke, HUANG Ming, WANG Yimin, ZHANG Boli
-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 Several problems and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2): 137-140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2, 41(2): 137-140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2.02.01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2-02-2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蕴涵着深厚的科学内涵[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做出的重要指示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21年陆续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中医药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好中医药在人民群众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必需要做好中医药领域的工程科技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这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最主要任务和趋势。
1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现状 1.1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在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应用中,中医药已形成的经典著作及有效医治手法数不胜数[2]。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特别是慢性病、生活方式疾病的增加,中医药将会有更大的舞台,能发挥更重大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制定了新的《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规划》,明确指出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在人类保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9年又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其中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条目纳入传统医学章节。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推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将日益扩大。中国已经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贡献率更加突出。
1.2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需求当今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为中医药技术及装备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从科学视角揭示中医药内涵、实现中医药创新的重大突破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也为促进传统中医和西医的相融相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中医药领域迫切需要引入现代工程科技与方法,大力发展智能诊断及疗效评价技术,使中医诊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中药新药研发与制药工程技术,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健康的大数据及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使慢病防控与治疗更加有效;大力发展老年医学支撑技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系统保障;大力发展中医药防治疾病技术,提高应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大力发展符合中医药特色与思维特点的技术体系,建立与之相衔接配套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大力发展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加强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团队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中医药多元信息的可测量和可重复性。
1.3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现状在中医药领域的工程科技应用中,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通过智能感知、图像辨识、语言处理可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识[3]。现代深度融合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已初步构建了中医信息化诊疗系统[4]。现代复杂网络和系统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中医证候解析并初步构建了中医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体系[5]。符合中药特点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中药制药装备,已取得很好的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些现代工程科技的应用,为中医病证结合诊疗分析、多维系统的个体化信息处理和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使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许多研究成果水平位于国际前列,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国际领先的中医药关键技术和装备以及相关的研究基地和转化基地,为中医药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方式尚未形成,创新能力急待提升国内中医药领域科技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原创能力不足、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方式尚未形成等问题。国内高端芯片、高端医疗设备、数控制造、高端专业制造装备、特种材料、电子化学品和基础软件系统等为代表的诸多战略性产业中存在的受制于人的“短板、弱项、漏洞”,也对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需要正视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背后科学问题的复杂性,面对国际科技发展环境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要充分利用国内已掌握的先进科技方法,战略性聚焦于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进行攻关,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对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支撑,避免孤立和被动应对“短板”,化被动为主动以实现科技前瞻和技术引领,这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2 体现先进水平的中医诊断、药效评价技术、方法与标准滞后,严重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和国际化发展目前中医临床评价领域还缺乏以临床为导向的中医诊断、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标准[6]。中医药用药人群、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合并用药等表现出多变性、复杂性,较难明晰其临床精准定位与药效机制。在中医药参与现代医疗体系临床实践中,明确价值定位以及现代科学理念阐明药效机制。
2021年4月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以“基于大数据的中医精准用药机制关键科学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就阐释中医药药效机制的科学问题、中医药走向精准科学探索的新方法体系、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精准用药、提高疗效等进行了方向性研讨,但具体工作还需要细化,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多学科融合、创新中医药研究平台及人才缺乏,源头技术创新乏力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应用,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但目前在中医药工程科技领域,缺乏能够多学科融合进行创新研究的综合科研平台及人才和梯队,难以深入开展系统原始性源头技术创新,人才和梯队培养以及多学科交流合作融合需进一步加强。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还需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7],以提升中医药经典文献资料科技分析与处理能力。需要改革和完善中药审评和审批机制,以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以提高中药质量。
3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重点任务 3.1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构建互联网服务和人才队伍体系围绕中医药领域重点需求,推动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在立足中医理念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以实现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做好中医药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在新技术、新疗法等方面加强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全面加快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的创新发展。
适应“互联网+”新形态时代发展需要,构建“互联网+中医药”体系[8]。以中医药大数据为基础,推动中医药“网络化”发展,实现中医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需求为内核,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服务与管理体系。
培养一批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又掌握中医药知识体系的交叉型人才。在科技领军人才发现、培养、激励等多方面发力,做好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支撑起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2 建立中医药疗效评价和标准体系,做好中医药传承和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运用工程科技理念、系统和复杂科学理论方法,建立系统和综合体系解释中医药原理,探索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中的内在规律。深入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9],构建中国主导、国际认可的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
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和体系建设,建立和推行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技术流程,制定和实施与疗效评价相关的工作方法以及评价原则[10]。加强中医药古籍和传统中医药技术的收集、整理和发掘,做好中医传统诊疗技术与方法的传承以及中药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和老药工经验传承,形成中医药传承新模式[11]。
科学总结和评估中医药在突发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发挥中医药的可及性优势,统筹加强中医药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研究,筛选发布一批诊疗方案和适宜技术以及中药品种,为预防治疗传染病、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4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政策措施 4.1 强化政策落实,积极协调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做好协调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产业基金、国家级科技社团等在推动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4.2 加大经费投入,鼓励自主创新设立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继续实行计划和财政单列政策推动中医药领域原创性工程技术研究。支持高新技术及产业技术发明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4.3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建立若干个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全面系统地进行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基础与应用研究。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传承体系,全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4.4 探索培养模式,做好队伍建设探索“深度联合培养”模式,完善高端创新和产业技能“二元支撑”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中医药领域高层次、多学科人才队伍,以队伍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构建开放活跃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
4.5 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化进程主动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的引入,使中医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进一步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中医药领域工程科技的发展,会更有效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让中医药在人类治病和保健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1] |
郑洪新. 中医基础理论[M]. 4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14. ZHENG H X.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 4th edtion. China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1-14. |
[2] |
朱翰学, 朱敬. 论中医的诊疗体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6): 2703-2706. ZHU H X, ZHU J. Discussion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20, 35(6): 2703-2706. |
[3] |
王忆勤. 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3(1): 1-7. WANG Y Q. Development of TCM diagnostic technology and fusion research for four-diagnosis information[J].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33(1): 1-7. |
[4] |
孙忠人, 游小晴, 韩其琛, 等. 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及现状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3(6): 1803-1811. SUN Z R, YOU X Q, HAN Q C, et al. Progress and current consider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23(6): 1803-1811. |
[5] |
金鑫瑶, 王东, 张立双, 等.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治疗湿证用药规律[J]. 天津中医药, 2020, 37(3): 303-307. JIN X Y, WANG D, ZHANG L S, et al. Analysis of the rule of medication for dampness syndrome in Zhonghua Yidian medical records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J].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 37(3): 303-307. |
[6] |
管慧, 戴国华, 宋超, 等.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选择思路与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5): 2807-2810. GUAN H, DAI G H, SONG C, et al.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alternative indicators for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CM clinic[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21, 36(5): 2807-2810. |
[7] |
贾晓波, 康永.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应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 21(1): 6-11. JIA X B, KANG 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well handl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21(1): 6-11. |
[8] |
肖勇, 沈绍武, 孙静, 等.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 31(12): 3055-3057. XIAO Y, SHEN S W, SUN J, et al. Thoughts 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ost-epidemic era[J].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20, 31(12): 3055-3057.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0.12.070 |
[9] |
张明妍, 蔡慧姿, 牛柏寒, 等. 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中指标池构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 21(4): 464-468. ZHANG M Y, CAI H Z, NIU B H, et 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ucting an outcome pool in core outcome set stud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21, 21(4): 464-468. |
[10] |
胡海殷, 季昭臣, 王虎城, 等. 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诊断标准的建立及诊断阈值的探讨[J]. 中医杂志, 2021, 62(20): 1769-1775. HU H Y, JI Z C, WANG H C, et al. Consturuc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s for intense fire-heat (excess heat and fire toxin) patter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62(20): 1769-1775. |
[11] |
聂黎行, 钱秀玉, 张毅, 等. 中成药质量等级标准研究原则和方法的探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38(12): 1327-1333. NIE L X, QIAN X Y, ZHANG Y, et al. Discussion on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quality rating standard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J].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1, 38(12): 1327-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