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王莹, 樊亚东, 王倩, 解露露, 赵泽宇, 赵舒武, 王丽, 徐喆, 贾贝田, 王怡杨, 边育红
- WANG Ying, FAN Yadong, WANG Qian, XIE Lulu, ZHAO Zeyu, ZHAO Shuwu, WANG Li, XU Zhe, JIA Beitian, WANG Yiyang, BIAN Yuhong
-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高层次发展——吴咸中院士访谈录
- Discussion on the high-level develop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n interview with Academician WU Xianzhong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2): 141-143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2, 41(2): 141-143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2.02.02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12-03
2.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3.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 300192
2.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100, China;
3. Tianj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Tianjin 300192, China
天津中医药大学承担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建立基于‘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课题组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奠基人、著名外科学家吴咸中院士进行专访。吴咸中院士多年投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科研思路。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规范的诊治原则与方法,博取两法之长,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采访过程中院士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为切入点,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揭示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科学内涵,表达了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高层次发展的美好愿景及思考。现就吴咸中院士的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辨证论治明确诊断,推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吴咸中院士表示中西医学各有优势,应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并指出西医的特色之处在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精准定位病灶,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以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即“辨病”;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疾病证型选方用药,改善和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即“辨证”。运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型与分期的个体化诊断,推动诊疗水平的客观化及规范化,不仅为立法选方用药提供共同遵循的标准,也为治疗机制的探讨提供有利条件。不断深化辨病与辨证的研究,可以使中西医结合诊疗取得优于单用西医或中医的治疗效果。
2 加强理论探索,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2.1 认识来源于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吴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的重点在于吸取中西医两法之长,使之相得益彰,或取此之长补彼之短。在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时,吴院士始终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认为: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医学和药学的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根本,并始终坚持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继承中发扬,在结合中创新,不断深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理论研究。
2.2 抓“法”求“理”,达到中西医学在医、理、药方面的系统结合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中,“法”是一个重要环节,抓住“法”,既可上溯求“理”,又可下达寻“方”。院士表示对代表“法”的方剂和药组进行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也便于向上推断“理”的实质,以代表‘法’的方剂或药组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探讨中医理、法、方、药实质的突破口,能够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理论水平,为创造中国特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做贡献。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带领团队用现代医学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等“急腹症治疗八法”中各法的代表方剂、药组及单味药物,并阐明其作用机理,加深了对中医理论实质的认识,促进了中西医药学在理论上的结合。以通里攻下法为例,吴咸中院士主持通里攻下法的研究证实:大承气汤通过“胃肠效应”“腹腔效应”和“整体效应”发挥治疗作用,也阐明了中医“六腑以通为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等学说的科学价值,揭示了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法的科学内涵,拓宽了“可下之证”的应用范围,对中医学的理论探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大贡献,也为中医经典方剂防治危重症提供了可能。院士提出的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为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极大地丰富了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科学内涵,推动了中西医学在医、理、药方面的系统结合。
2.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吴院士就开始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探索,并始终以“肯定疗效,探索规律,改革剂型,研究机理”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总思路及基本内容,博采中西两法之长最终形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该模式包括:
1)两个现代医学前提:正确的西医诊断;对病理类型和轻重程度的正确判断并预估其发展趋势。2)3个中医辨证方法:八纲、脏腑和病因病机辨证。3)对于病情复杂或病期较长的病例进行分期、分型的个体化诊断,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吴院士认为中西医结合诊疗强调中西医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因此,在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和胆石症以及急性胰腺炎等几大类急腹症中均制定了分期分型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为治则与方药的选定、手术指征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提供依据。创造性地采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胆胰管造影和引流并联合中药清解灵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降低肝胆外科危重性疾病的病死率,实现了药物、手术和微创技术3种治疗方法的完美结合。
3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合力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巨大优势吴院士指出从前的医院不开设中医科室,中医大夫只能在家中看病开方,条件虽苦却疗效甚佳,充分凸显中医“简便效廉”的特点。现在的中医大夫愈加忽视药物间的增效、配伍,往往一方多药,很难获得好的疗效。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中药资源,也不利于祖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快速发展除了西学中的实践,另一个就是中医药的现代化。吴院士表示中医诊疗的重点在于辨证和处方用药,用药繁复常因辨证不清、药性不明所致,处方用药应以轻灵见长,力求药味少,分量轻,效果好,这样才有利于未来处方用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同时也是未来中医中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加大中药的开发及改良力度,推动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吴院士表示中西医是共同战线的盟友。中医欲发展,必须主动与西医结合,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手术和微创技术的完美结合。中西医的结合不是一个被代替或者另一个被挤掉,应该互鉴互充,合力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巨大优势。
4 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创新发展吴咸中院士殷切关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建议参照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建设真正独立、稳定、具有一定条件的、能切实发挥重点学科作用的中西医结合基地,为培养高级中西医结合诊疗人才,收获高水平中西医结合诊疗成果做贡献,并把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寄托于青年一代。吴院士表示:“21世纪是青年一代的世纪,希望青年一代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已开创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坚持下去,不断提高;扩展兼容胸怀,为医学的发展,破除门户之见,博采中西医两法之长;增强创新意识,继承发扬,结合创新。”强调“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认真建设学科和培养人才,才能‘集腋成裘’,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道路,青年一代会有所作为和大有所成。”
5 总结吴咸中院士表示当前发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关键在于: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做出明确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的“证”进行研究,取长补短,寻找结合点,扩大结合面,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认知间架起桥梁。采用现代医学“语言”诠释中医精髓,对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进行实验研究并探讨机制,形成系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同时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实践,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