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付士芳, 郅晓宇, 刘凡琪, 王宇, 王艳国
- FU Shifang, ZHI Xiaoyu, LIU Fanqi, WANG Yu, WANG Yanguo
- 基于古籍文献的中医药浴疗法应用研究
-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h therapy based on ancient literature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10): 931-936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3(10): 931-936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4.10.10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4-05-15
中医药浴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中药煎汤浴洗或浸泡全身,发挥药物与水(蒸汽)的双重作用,达到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1]。中医药浴疗法凭借其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的优势沿用至今,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骨伤科、肛肠科、妇科、皮肤科、内科、眼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当中[2],价廉效优,深受患者青睐。《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3]。目前,中医药浴古代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源流探讨[4-5],缺乏应用特点的深度挖掘。因此,本文对古籍文献中的中医药浴疗法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检索策略以《中华医典》第5版[6]、《中国基本古籍库》与《瀚堂典藏》为载体,查阅涉及中医药浴疗法的词条,检索“药浴”“坐浴”“浴”“浴洗”“淋洗”“水淋”等,在检索结果中摘录相关词条。
1.2 纳入标准1)涉及中医药浴疗法操作方式的相关条文。2)涉及中医药浴疗法主治病证的相关条文。3)涉及中医药浴疗法应用方药的相关条文。
1.3 排除标准涉及中医药浴疗法具体名称,但无操作、主治病证或应用方药等相关内容的词条。
1.4 数据录入及规范将纳入的词条录入Excel 2019,录入指标包括出处、朝代、作者、操作方式、方药、功效、适应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与《中药学》[8]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校正,如“朴硝”规范为“芒硝”,对无法查证的中药则按照原文中的名称进行录入。参考《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对病证进行归类整理[9-16]。
2 研究结果 2.1 古籍分布通过对《中华医典》第5版、《中国基本古籍库》与《翰堂典藏》进行检索,共筛选得到词条534条,涉及书籍88部,其中战国至秦汉时期2部、两晋隋唐时期7部、宋金元时期26部、明代30部、清代23部。见表 1。
2.2 主治病证经整理共得到93种药浴疗法主治病证,其中外科41种、儿科18种、内科16种、妇科9种、骨伤科2种、眼科7种,累计频数483次,其中频数较高的为皮肤及性传播疾病(98次)、疮疡(70次)、肛肠疾病(69次)等。见表 2。
2.3 方药应用经统计,古籍文献中共记载复方393首,其中有明确方名的103首,见表 3;记载的单方有74首,见表 4。药浴疗法应用方药较多,涉及疾病类别较为广泛,包括肛肠疾病、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疮疡等外科疾病以及内科疾病、妇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儿科疾病、眼科疾病等。
2.4 操作特点经整理,记载中医药浴疗法操作特点的条文共计525条,药物处理方式包括水煎、烧灰、酒煎、捣汁、浸泡等,其中频数最高的为水煎(499次);操作部位包括全身及局部,其中频数最高的为肛门(80次);操作方式包括淋洗、浴洗、浸浴、熏蒸、坐浴等,其中频数最高的为淋洗(414次)。见表 5。
3 讨论 3.1 中医药浴历史沿革中医药浴疗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浴法的相关记载,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中记载“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可见药浴疗法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两晋隋唐时期记载药浴的古籍较少,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经典方书记载了众多儿科病、皮肤病的复方,表明该时期中医药浴疗法已有一定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药浴疗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太平圣惠方》《小儿药证直诀》《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均记载了大量治疗外科、内科、儿科及妇科等疾病的药浴方药。随着外治法的迅速发展,明代和清代涌现了大量记载中医药浴疗法的医学著作,其中著名的外治法专著《理瀹骈文》将中医药浴分为熏、浸、洗、擦、淋、坐等方法[17],不仅为中医药浴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具体指导,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浴的理论体系。可见中医药浴疗法经过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初步奠定,两晋隋唐时期的持续发展以及宋金元时期的扩充完善,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
3.2 主治病证分析古籍中记载的药浴疗法的主治病证涉及外科、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眼科等多科疾病,尤其以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疮疡和肛肠疾病等外科疾病居多。中医药浴疗法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治疗外科疾病具有极大优势。曹娟[18]通过检索学术论文,总结出现代药浴治疗皮肤病的病种主要包括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瘙痒症等遗传性与过敏性皮肤病,虽然在数量方面不及古籍中记载的主治病证,但仍应用甚广。药浴疗法虽然以治疗外科疾病见长,但是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作用,既可以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发挥疏通经络之功,又可以治疗脾胃与肝胆系统疾病达到调理脏腑之效。古代尚无骨质病及关节炎症概念,古籍中记载的主治病证主要包括骨折、筋伤两种。中医药浴疗法在现代除治疗骨折、筋伤外,还应用于骨质疏松[19]、膝骨关节炎[20]等疾病的治疗。除成人疾病外,古籍中也不乏药浴治疗儿科疾病的相关记载,包括肺系、脾系等常见疾病和胎怯、胎肥等新生儿疾病,与口服药物相比,药浴治疗儿科疾病具有依从性高、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优势[21]。此外,药浴疗法还可以应用于养生保健、美容养颜,如《圣济总录》记载丁香汤淋浴脐腹丹田可以起到壮补元阳的作用,《瑞竹堂经验方》中记载使用甘松、白芷沐浴可以使皮肤光滑。
3.3 方药应用分析古籍所记载的药浴疗法应用方药众多,遣方用药之中体现了辨证施治原则。外科疾病涉及方药最多,治疗皮肤病多用清热燥湿药、杀虫止痒药等,治疗肛肠疾病多用解表药、清热药、止血药等,部分方药临床仍在使用,如五倍子汤用于肛肠外科术后,可以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22-23];苦参、地肤子等药物浴洗治疗银屑病可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24]。内科疾病病因复杂,故所用药物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和活血药等多种药物。骨科疾病整体用药以解表药、活血药、祛风湿药为主,所载方药虽不及外科之多,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如中国第一部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的仙正散可以用于治疗骨折、筋伤疾病。妇科疾病病因以寒、热、湿较为常见,故药浴所用方药多以温里药、清热药、利湿药、止痒药等为主。此外,药浴治疗儿科疾病以肺系疾病和瘾疹、痘疮等皮肤疾病为主,与风邪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使用解表药物治疗居多,其中所载药物“生姜”在现代仍应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的药浴方药当中[25]。药浴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多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等风邪、火邪所致疾病,故多应用解表药、清热药。
3.4 操作特点分析古代药浴的药物处理方式以水煎为主,也有部分采用烧灰、酒煎、捣汁、浸泡等方式,如《本草单方》中记载将赤皮葱烧灰淋洗治疗血壅。现代临床虽然已经研发出颗粒剂等新的剂型,但“水煎”“浸泡”仍为药物的主要处理方式[2]。古籍中记载的药浴疗法操作方式较多,可以依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如眼部等不便于浴洗的部位可以选择淋洗。坐浴[26]、淋洗[27]、熏蒸[28]等操作方式现仍在沿用。
综上所述,古籍中记载的中医药浴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应用于养生保健。虽然有部分方药、操作方式在现代临床沿用,但古籍中记载的方药之丰富、操作方式之多样、主治病证之广泛,尚有很大的挖掘借鉴空间。因此,本研究对古籍文献进行挖掘梳理,对临床应用指导和传承发展中医药浴疗法具有极大意义。
[1]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中药药浴: T/CACM1105-2018[S].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
|
[2] |
苗明三, 许二平, 武晏屹, 等. 中药熏洗(浴)疗法临床外用技术规范(草案)[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9): 85-89. |
[3]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EB/OL]. (2022-04-11)[2023-12-01].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4/11/content_5684555.htm.
|
[4] |
吴朦, 柏冬. 中医药浴疗法发展源流与机理探析[J]. 中医药导报, 2021, 27(3): 204-207, 210. |
[5] |
曹思思, 史磊, 王磊, 等. 药浴的中医源流及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8): 4101-4105. |
[6] |
中华医典[CD]. 长沙: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3.
|
[7]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
[8] |
钟赣生, 杨柏灿.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9]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GB/T15657—2021[S/OL]. (2021-10-11)[2024-04-02]. https://openstd.samr.gov.cn/bzgk/gb/newGbInfo?hcno=41FD9D06E5BE4F84EA1D8D07101BED2C.
|
[10]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 疾病: GB/T16751.1—2023[S/OL]. (2023-03-17)[2024-07-02]. 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7377FB06FF43DC321BB6A4BF7DAA7F39.
|
[11] |
吴勉华, 石岩. 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2] |
陈红风.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3] |
冯晓玲, 张婷婷. 中医妇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4] |
赵霞, 李新民. 中医儿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5] |
黄桂成, 王拥军. 中医骨伤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6] |
彭清华. 中医眼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
|
[17] |
胡媛, 李颖, 龙宇, 等. 中药药浴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5): 1201-1204.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1.05.53 |
[18] |
曹娟. 皮肤病中药药浴的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 2023, 41(6): 219-221. |
[19] |
石新棉, 赵琳, 吴丽君, 等. 中药浴治疗骨折制动后期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4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4, 36(7): 1005-1006. |
[20] |
顾莉华, 郭晓霞, 程鑫, 等. "石氏熏洗方"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12): 24-25. |
[21] |
秦凤华, 王雅丽, 周莉莉. 基于"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从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 19(7): 782-784. |
[22] |
蓝菲, 石天竹. 五倍子汤加减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评价[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4): 185-188. |
[23] |
张谢梅, 李兵, 张明星. 五倍子汤在环状混合痔黏膜环形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27): 5-9. |
[24] |
宋玮, 肖敏, 陈明岭, 等. 艾儒棣中药药浴分期辨治寻常型银屑病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7): 3893-3897. |
[25] |
任珍, 白明, 武香香,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治小儿发热用药规律及特点分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 38(3): 327-333. |
[26] |
位艳赏, 刘红振, 袁义朋, 等. 生肌止痛方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创面引流对小儿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 2024, 46(1): 121-125. DOI:10.3969/j.issn.1001-1528.2024.01.021 |
[27] |
吕华, 许晓璇, 谢敏珆, 等. 中药熏蒸淋洗疗法对肛周脓肿的效果Meta分析[J]. 中医外治杂志, 2021, 30(3): 82-84. DOI:10.3969/j.issn.1006-978X.2021.03.039 |
[28] |
于文霞, 姚彬, 姜文慧, 等. 中药熏蒸治疗炎症坏死期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对创面渗出液中TGF-β1、IL-1β、MMP-9、TIMP-1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24, 51(5): 9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