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朋卓, 吴振起, 赵健翔, 高文, 张心放, 梁翔宇, 王语馨
- LI Pengzhuo, WU Zhenqi, ZHAO Jianxiang, GAO Wen, ZHANG Xinfang, LIANG Xiangyu, WANG Yuxin
- 基于“以皮治肺”治疗儿童咳嗽
- Treatment of cough in children based on "skin for lung"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5): 469-472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3(5): 469-472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4.05.14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3-12-05
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 110032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 110032, China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多个呼吸系统疾病中,极大的影响患儿的生活及身体健康[1]。在治疗中,西医学主要采取抗菌消炎抗组胺、祛痰镇咳平喘的对症治疗方式[2]。中医药在临床中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尤其药物外敷等外治法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笔者通过分析肺-皮-皮类中草药的关系,对内病外治和内服皮类中草药来“以皮治肺”治疗儿童咳嗽进行理论探讨。
1 “以皮治肺”理论诠释 1.1 肺合皮毛,功能互通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素问·经脉别论篇》曰:“……精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肺和皮毛之间互相影响,肺气宣发使精微物质温润滋养皮毛,卫气输注于皮毛以防止外邪侵犯人体。若肺气亏虚,肺气不得升则皮毛失养、干枯无华甚至卫外不固,易生疾患。《景岳全书·咳嗽》曰:“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善皮毛为肺之合,凡外邪袭之,则必先入肺。”在现代实验研究中,肺泡上皮细胞和皮肤上皮细胞可能有着同源前体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很好地参与损伤肺组织的修复,改善气道重塑的程度[3-4]。而皮肤上皮细胞也可以由BMSCs转化而来[5]。因此肺泡上皮细胞和皮肤上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很有可能是同一类属;在生理功能上相声相应,皮毛汗孔通过宣通肺气以调控呼吸和水液代谢,肺气输精于皮毛以维持体温恒定并抵御外邪。
通过肺外合皮毛的中医理论以及现代研究,说明肺和皮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内病外治,以皮治肺”治疗儿童咳嗽。
1.2 法象思维,皮药内服“法象”一词首见于《易传·系辞上》中的“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所谓“法象”就是通过对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进而归纳总结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具有整体性、创造性、多向性及预见性的特征[6]。“法象思维”对于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病因病机学说的形成和完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中药学应用尤为广泛,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以及功效主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7]。古人在长期的临证中发现,植物药材的不同入药部位与其药效有关,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有医家认为治疗顽固性慢性荨麻疹应从肺主行水论治,通过运用皮类中草药助肺气以行水取得良好的疗效[8]。这也是“肺合皮毛”理论的体现,也印证了皮类中草药可以助肺行气,治疗儿童咳嗽。
“法象思维”对于儿童的生理特性、病因病机病势以及治疗养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9]。因此笔者提出“皮药内服,以皮治肺”治疗儿童咳嗽也是“法象思维”的拓展。
2 儿童咳嗽病因病机探析儿童咳嗽病因病机繁杂,多为外邪经皮入肺或他脏之病引发。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如若调护失宜,则外邪易犯;小儿肌肤疏薄,腠理不密,六淫之邪多侵皮肤,通玄府,入肺脏;小儿肺常不足,易致肺脏功能失调,玄府壅塞,肺气不得宣发,气机逆乱,肃降功能失司,肺气不降引发咳嗽。《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他脏所疾传于肺,使肺气不降则咳。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其他脏腑过旺或不足时,传及肺脏,引发咳嗽。饮食调护不宜则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谷气不足,导致肺中宗气虚衰,令肺虚咳;小儿肾常虚,肾精及肾气虚衰不能下纳肺之清气,呼吸表浅而易咳;小儿肝常有余,肝风易动,肝旺则木火刑金,致肺气不降而咳;小儿心常有余,心火旺盛则肺气虚损,耗伤肺阴而咳;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腑积热,上移于肺引发肺热咳嗽。
3 “以皮治肺”治疗儿童咳嗽 3.1 内病外治,透皮治肺中医外治法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圣济总录》中指出:“治外者,由外以通内,膏熨蒸浴粉之类,藉以气达者是也”。药物外敷在外治法中较为常用且疗效显著,药效通过皮肤速达于肺,通达经气,调畅气机。儿童较成人肌肤更为娇嫩,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高,儿童经络穴位等较成人亦更为表浅,皮肤对于药物的刺激尤为敏感,且肺朝百脉,周身气血津液流经于肺,因此通过药物外敷治疗儿童咳嗽疗效显著。
中药塌渍和穴位贴敷是临床中常见的外治疗法,敷胸散是治疗儿童咳嗽的典型塌渍疗法,其源自《伤寒论》承气汤,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由大黄、芒硝、大蒜泥调和而成,经大肠散肺中邪热,其中大黄味苦性寒,清热泻火,化痰逐瘀;配以咸寒的玄明粉软坚散结,借大蒜的辛温发散之性经皮肤入里,以消胸中痰涎,泄肺中郁热[10]。研究表明敷胸散佐治小儿肺炎总有效率可达98.0%,可显著减轻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11]。穴位贴敷是在清代名医张璐《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涂法”基础上改进的疗法,通过药物作用于体表穴位,使药效渗透经络,直达脏腑,驱邪疗疾[12]。伏九贴敷是穴位贴敷中具有代表性的贴敷方法,在药穴同疗的基础上结合特定节气以求最佳疗效,来防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其多以白芥子、细辛、白芷、甘遂、黄芩、地龙等药物为主要组成,对肺俞、天突、定喘、膻中、膏肓和足三里等穴位在夏季三伏天、冬季三九天进行贴敷[13];药物多具有温肺化饮、化痰平喘止咳之功效,借白芥子、细辛、姜汁等辛温走窜、疏通经络之特性以透皮入肺,使气血流通,气机通畅。
3.2 皮药内服,以皮治肺《中华本草》中植物皮类中药604味,除去没有四气、五味属性记载的药物33味和用药部位出现3次以下的药物19味,共552味,其中用治咳嗽的有97味,多以树皮、根皮为主,分别占34.2%、35.05%;四气多以平性为主,占27.84%;五味中苦味居多,占54.64%;绝大多数无毒,占92.78%;因此采用皮类中草药内服治疗儿童咳嗽安全性高。皮类中草药多具有化痰止咳、下气平喘的功效,用治肺热喘咳、外感咳嗽、咳喘痰多等证[14]。
3.2.1 降气化痰止咳喻嘉言所说:“肺中之痰如蜂子之穴于房中,如莲实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剥落则难”,刘完素言:“唯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止入于肺,则为咳嗽”,痰为津液留滞,凝聚为之。痰邪停于肺,阻碍气机,使肺气不得降,引发咳嗽。治疗当以降气化痰止咳为主,选用陈皮、白鲜皮等皮类中草药。陈皮味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陈皮“主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气冲胸中吐逆”,陈皮辛则散,苦则泄,苦辛降气,亦可破瘕清热。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肺、膀胱经,清金利水,治咳嗽上气,黄元御《玉楸药解》中“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止咳,利水清疸”。白鲜皮可助肺行水,清胸中之痰涎,下气止咳。二陈汤为治疗痰饮咳嗽的代表方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是治痰之基础方,为中医四大方证之一。本方由半夏、陈皮等组成,用于湿痰咳嗽,且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3.2.2 清热泻肺平喘张景岳云:“肺主皮毛,热则畏寒,故先淅然恶风寒,起毫毛也”“热争于肺,其变动则为喘为咳。肺者胸中之藏,背者胸中之府,故痛走胸膺及背,且不得息也”[15]。六淫邪气侵犯人体,久而不去,郁而化热,郁热留于肺则肺气上逆引发喘咳,治以清热泻肺平喘,皮类中草药中桑白皮、地骨皮治疗肺热咳嗽疗效显著。桑白皮味辛甘,性寒无毒,入脾、肺二经,主治肺气有余,虚劳客热,止嗽消痰,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桑皮辛则走西方而泻肺金,甘则归中央而利脾土”,其可降肺气,泻肺火,清金利水,敛肺平喘。地骨皮味苦,性寒,入肺、肾二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中“地骨皮疗在表无定之风邪,退传尸有汗之骨蒸,除热清肺,止嗽解渴,入肺者,盖以其为表,则其用在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之”,其入手太阴经血分,降肺中伏火以定喘。两药伍用组成治疗肺热咳喘之经典方剂泻白散,泻白散出自《儿童药证直诀》,原著卷下篇曰:“泻白散(又名泻肺散)治儿童肺盛,气急喘嗽。”以桑白皮、地骨皮为主要组成,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君药。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两药合用清肺热而不伤阴,护阴液而不恋邪,共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
4 典型病案患者男性,年龄:3岁2月,出生日期:2020年1月26日。
初诊:2023年04月04日。患儿咳嗽1月余,早晚及运动后加重,痰多,流涕,不喘,无发热。咽赤(+),听诊双肺呼吸音粗,舌质红,苔黄厚伴地图舌,脉沉。中医诊断:儿童咳嗽;中医证候:痰热证。西医诊断:支气管炎。处方:炒苦杏仁6 g,前胡10 g,黄芩10 g,款冬花10 g,蜜桑白皮10 g,茯苓10 g,姜半夏6 g,紫菀6 g,地骨皮10 g,白鲜皮10 g,白屈菜10 g,陈皮6 g,浙贝母10 g,中药7付,每日1剂早晚分服;外用敷胸散(组成:大黄、芒硝、大蒜泥)7天。
二诊:2023年04月11日。患儿症状好转,偶有咳嗽,无痰,咽赤(-),听诊双肺呼吸音清,舌质红,苔薄黄,脉沉。予养阴清肺巩固治疗,并建议每年进行伏九贴敷预防。
按语:患儿咳嗽日久,伴地图舌,说明表邪入里,痰浊未化,热灼津液。方中浙贝母、前胡清热化痰,降气止咳;苦杏仁、白屈菜降肺气以止咳平喘;紫菀、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茯苓祛湿化痰;在此基础上白鲜皮配伍黄芩以清热燥湿,泄肺中实热;陈皮配伍姜半夏以燥湿温中化痰,顾护胃气;地骨皮退热除蒸以泄肺火,桑白皮清肺热平喘咳兼以化痰,两药共伍合奏清肺热、止咳喘之功,清肺热而不伤阴,护阴液而不恋邪。通过在方中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等皮类药以清热化痰,降气止咳,同时不忘调护胃气,顾护阴液;外用中药塌渍透皮治疗,将敷胸散贴敷于肺俞穴、定喘穴透达脏腑,促进吸收肺组织中的炎性分泌物,经大肠散肺中邪热之气;通过对肺俞、天突、定喘、膻中等特定穴位进行伏九贴敷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预防呼吸道疾病。内外合治“以皮治肺”达到泄肺热、平喘咳之功,取得良好疗效。
5 讨论西医学认为:咳嗽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射,旨在排除肺及呼吸道中的炎性分泌物,以克服支气管痉挛来保护呼吸系统[16]。中医病因病机中,儿童咳嗽多为外邪侵袭,经皮入肺,使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而咳。《皮部论》曰:“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肺和皮肤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关联密切,通过药物外敷等外治法透皮疗肺是治疗儿童咳嗽的常见疗法。《理瀹骈文》中提及“外治之理、药与内治之理、药相同,所异为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在外敷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皮肤的耐受程度,避免产生红疹、水疱等情况,还可结合小儿推拿、熏洗等其他外治法。“法象思维”指导运用皮类中草药治疗皮肤病以治肺疗皮,而皮类中草药中不乏治肺之品,临床中常应用其治疗儿童咳嗽。通过对临床中儿童咳嗽的治疗方式观察思考,结合中医经典理论“肺合皮毛”、“法象思维”提出内病外治、皮药内服来“以皮治肺”治疗儿童咳嗽。通过药物外敷作用皮肤,药效经皮肤达肺,皮类中草药内服,内外合治,以达到调畅气机,清肺化痰之疗效。
[1] |
陈兰举. 小儿咳嗽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5): 668-669. |
[2] |
田之魁, 王东军, 周宗慧, 等. 国内小儿咳嗽诊疗指南/共识质量评价[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3(9): 3401-3407. |
[3] |
LIU A R, CHEN S, CAI S X, et al. Wnt5a through noncanonical Wnt/JNK or Wnt/PKC signaling contributes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J]. PLoS One, 2014, 9(3): e90229. DOI:10.1371/journal.pone.0090229 |
[4] |
黄勇, 吴华拉, 马琳, 等. γ-分泌酶抑制剂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BMSCs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5): 1727-1731. |
[5] |
李海红, 付小兵, 王君, 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0(6): 675-678. |
[6] |
余海洋. 象思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7] |
史业骞. 象思维对方药学的影响[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
|
[8] |
杨雪圆, 闫小宁, 蔡宛灵, 等. 韩世荣"以皮治皮"法治疗慢性荨麻疹[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5(5): 865-868. |
[9] |
彭超群, 黄岩杰, 刘福贵, 等. 象思维在中医儿科学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33(8): 1944-1946. |
[10] |
郝欧美, 王雪峰, 刘玉凤. 敷胸巴布剂与敷胸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34(4): 820-822. |
[11] |
田立东, 赵坚毅. 敷胸散干预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6): 215-217. |
[12] |
高雯雯, 刘莹.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乳食内伤型呕吐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9): 152. |
[13] |
霍莉莉, 徐燕玲, 武艺林, 等.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外治方案优化[J]. 中医学报, 2021, 36(7): 1555-1561. |
[14] |
陈曙光, 王加锋. 植物皮类药主治与药性相关性研究及用药机理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7): 187-190. |
[15] |
刘荣奎. 肺热论及肺病记忆论[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16] |
Lamas A.D.V.M.. Cough in children[J]. Archivos de Bronconeumología, 2014, 50(7): 294-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