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我们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关闭
今天是: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返回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简介
音频视频
编委会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
查看/发表评论
】
【
下载PDF阅读器
】
【
关闭
】
附件
←前一篇
|
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141
次 下载
829
次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
加大+
|
默认
|
缩小-
浅述仲景“病异方同”的理论渊源与实践
伍楚雄
1
湖南中医学院
摘要
:
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理论,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仲景勤求古训,凡病、症不同,而病机相同者,均用一方疗之,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开先河,给后世医家辨病识证“谨守病机”颇多启迪。本文爱引《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病异方同”原文,以方证归纳,浅述于后。
关键词
: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1987.03.09
分类号
:
基金项目:
Abstract
:
Key words
:
关注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