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037次   下载 1105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阳有余阴不足论与阳不足阴无余论探微
金丽1
福建中医学院, 350003
摘要: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火,而相火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阳有余"之"阳"亦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关键词:  “阳有余阴不足”  “阳不足阴无余”  丹溪学说  阴阳论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01.01.04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  
关注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