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返回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310次   下载 2319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四至七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脏腑辨证的分析*
阚湘苓1, 王玉兴1
天津中医学院 300193
摘要:
脏腑辨证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辨证方法之一,一般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开创了脏腑辨证的先河,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发展而日臻完善。建国以后随着众多中医院校先后成立,中医教材也不断完善,脏腑辨证在教材中特别是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发展是研究脏腑辨证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四至七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脏腑辨证"单元的统计分析,对脏腑证型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证型趋于稳定固化通过对4种版本教材证候类型的整理比较发现,绝大多数证候类型应用稳定,命名趋于固化(统计表略),虽然某些证候的命名稍有不同,但其所反映的病机却基本相同。
关键词:  脏腑证型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05.03.13
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2001-J-Z-01)
Abstract:
Key words:  
关注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