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欧阳欢, 张晓乐, 王庆国, 樊姝宁, 程发峰, 王雪茜
- OUYANG Huan, ZHANG Xiaole, WANG Qingguo, FAN Shuning, CHENG Fafeng, WANG Xueqian
- 从少阳三焦枢机探讨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辨治长新冠思路
- From shaoyang sanjiao cardinal to discuss the Chinese medical master WANG Qingguo using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to distinguish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5): 385-389
-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3(5): 385-389
- http://dx.doi.org/10.11656/j.issn.1673-9043.2024.05.01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3-11-11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070
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3. Dongzhim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0, China
长新冠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康复”的患者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存在着多个器官、系统的长期并发症与后遗症,包括各种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一般持续12周以上,表现为持续性疲劳、失眠、咽性咳嗽、心律失常、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多系统临床症状[1]。王庆国国医大师师从伤寒名家刘渡舟教授,是“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掌门人。王教授学贯古今,中西汇通,熟谙经典,临证五十余年,善用经方,提出“通平致和”学术思想,临证多从枢机出发,喜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化裁,认为治宜通调、宜平,通平而致和。王教授接诊长新冠过程中发现,长新冠总体呈现出正虚邪恋之状,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是长新冠的核心病机,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化、通调功能失司,更易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王教授基于少阳三焦理论,认为“和法”应贯穿长新冠治疗的始终,临证善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化裁效果良好。现将王教授以枢机论治长新冠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 审证求因,正虚邪恋,枢机不利为核心病机新型冠状病毒属中医“戾气、疫气”范畴,疫邪致病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特异性强、症状相似,且变化多端。王庆国教授认为湿邪是新冠原始毒株和变异株产生的主要致病因素,无论新冠原始毒株还是后来衍生的变异株,都兼具寒湿疫的特点,湿性重着、黏滞,致使疾病缠绵,不易痊愈。因此,新冠病毒患者在康复后还会出现某些后遗症即长新冠。
长新冠患者大多为温病后期,邪势已衰,正气亦虚,邪常在半表半里之间。半表半里为少阳,少阳为枢。从气机运动来说,胆属少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明确指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2]《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指出:“胆气升则诸阳之气皆升。”[3]如此可以看出,胆主阳气生发,对全身气机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长新冠期,全身气机紊乱。肝胆互为表里,两者一升一降,胆气不降则肝木疏泄,疏泄失常则可出现女性月经后期或提前,疏泄不及也可表现为尿少、腹痛、胁痛等;胆经经气不利,也会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临床可表现为“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另者,三焦通行元气,总司全身气化。《难经》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长新冠患者多正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部位的气虚之象。从经络上来讲,少阳经居中,位于半表半里,介于阳气开阖之间,连接表里经络之气以为枢。因此,少阳三焦枢机作为调节之枢,有启运阳气、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之功。如胆经和心在经络上是密切相关的。《灵枢·经别》记载:“足少阳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这说明胆的经别和心直接相通。另外,胆与心均为火脏,心主君火,胆为相火。因此,当少阳枢机不利时,出现胆火上炎或胆气虚损的情况,均可表现为神志异常的临床表现,在长新冠患者身上多表现为失眠或记忆力减退等。从脏腑上来说,少阳统属胆和三焦。“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主生发;三焦主司气化,通行元气水谷。胆启枢,三焦为路,形成枢路一体,枢运机转。即启枢在胆,沟通枢机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维持枢运之恒定在三焦[4]。若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气血阴阳失和则为病。
故王教授认为长新冠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是标,病位可涉及上中下三焦,心、肝、脾、肺、肾五脏,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理因素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痰阻、瘀结有关。
2 凭证立法,和调枢机,通平致和为总体治则疾病的发生发展始终是正邪交争,盛衰消长的过程。正胜则邪退,正衰则邪长,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权衡感邪轻重与多少,正气的强弱与盛衰,合理使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长新冠总体呈正虚邪恋,这个阶段病邪易耗气、伤阴、化热、生痰、生瘀,终致使枢机愈发不畅。此阶段疾病病机复杂,单纯补气、滋阴、清热、化痰、活血,均有不妥,唯有“和”法,才能兼顾多方面的证候要素。故王教授认为“和”法为长新冠总体治疗原则,使机体各方面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和调气机,祛除邪气“百病皆生于气”,气机运动不仅是脏腑正常功能活动的表现,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景岳全书·血癜》云:“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5]如此,长新冠的发生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滞、逆、陷、闭、脱五方面。气运行不畅则易致邪气留连,日久产生有形实邪,若有形实邪阻滞于脏腑经络,又进一步影响人体正常气机,如瘀阻心脉则可致胸痛心悸、血栓等出现;痰阻肺络则可致咳、喘、痰、嗽;湿阻脾胃则可致腹泻、皮疹等出现。气升降失调主要以肺、胃、肝为主,某些长新冠患者可出现如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若肝气上逆可出现头痛、头胀等表现。气不上荣,头目失养则可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以上均为长新冠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因此,长新冠治疗以调和气机为主,兼祛除邪气,即抓住了治疗长新冠的核心病机,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减,方中诸药升降相协、气机相调,寒温并用,正邪同治。
2.2 和解少阳,扶助正气在长新冠最初阶段,仍可见发热恶寒、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嗽咳痰、咽干、头晕目眩、心率加快等表现,苔薄白或黄,舌尖红,脉弦或数。此为表邪未解,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横克脾土所致,故在临床上可见到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症状。另据临床诊疗所见,长新冠患者绝大多数可出现动辄汗出、心悸胸闷等表现,王教授认为这类患者主要是由于病后体虚,肺气耗伤所致。因肺主皮毛,肺气不足则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汗出。汗为心之液,多汗则心气受损,心气不足则易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治疗应和解少阳,扶助正气。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再佐以补虚扶正之品,正气以切断病邪内侵及传变途径。
2.3 疏利三焦,通调整体《难经》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载:“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如此可知,三焦外连腠理,内邻诸脏,居表里出入之间,是全身津液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输布排泄、输布温煦,均赖三焦功能的正常运行,方可共同完成机体代谢的平衡。部位之三焦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长新冠患者病情多变,病位广泛,病机复杂,但总属三焦范畴。上焦包括心、肺和头面部,病在心,心神失养则失眠,心气不足则心慌心悸;病在肺,肺气不利则咳嗽,甚则影响通调水道之功,决渎失司水饮蓄而不行则小便不利,甚或出现周身浮肿之症;病在头面部可出现脑雾、注意力下降、嗅觉下降、耳鸣等症。中焦包括脾和胃,脾运化失司可出现腹泻、便溏等表现,胃肠气机壅滞可出现腹痛、便秘之症,胃气失和则呕吐、不欲饮食。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脏腑,如久病损伤肝肾之阴,男子可出现性功能下降,女子可表现为月经紊乱。以上临床表现均为三焦枢机不利所致,也就是说,少阳三焦枢机通畅,保持三焦正常气化,是气血津液正常输布和运行的前提,治应疏利三焦,通达上下,通畅整体。
综上,王教授认为枢机所涉及的范围较大,病变复杂多样,在疾病的发展与传变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据此提出“临床诊疗,调枢为要”。王庆国教授通过和解少阳三焦、兼扶正祛邪来恢复枢机的动态平衡,从根本上消除长新冠产生的病理因素,故“和法”是治疗长新冠的治本之法。气血气机通,少阳三焦枢机利,脾胃枢机和,阴平阳秘,人即安和。
3 据证选方,处以柴胡桂枝汤通调形气神《伤寒论》第146条有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喜呕,心下枝节,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量合而成方,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健复中气,调理脾胃之方,用来治疗气血、荣卫、阴阳不和诸证。柴胡桂枝汤中以柴胡为君药且用量最大,桂枝为臣,内虚则外邪不解反入里,以益气扶正为法,佐以参枣草益气健脾,使中焦健运外邪得祛。陈恭溥在《伤寒论章句》中言:“柴胡桂枝汤为转枢解外,通络开结之方,凡太阳少阳,病涉经脉之支络者有用之。”[6]结合经络疏利作用,王教授认为凡太少经络不利者,均可用之。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少阳之腑包括三焦和胆,三焦为水谷津液之通道,故小柴胡汤不仅能疏利肝胆气机,更能通调水道,使得“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合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共理和营卫,通津液之功。两方合用扩大了调和的范围,增强了调和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调解人体机能紊乱,构建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王庆国教授认为柴胡桂枝汤最为切中长新冠的病机,总结此方既可和少阳之枢、又可和脾胃之枢,少阳通行脏腑,脾胃总领营卫,此两者相辅相成、两体一用也。单和少阳则中气不立,只调脾胃则表里不通,故柴胡桂枝汤可治疗因气机不利、枢机不和,营卫不调所致的多种病证。如长新冠期间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多是由于肝胃不和,枢机失利,纳运受阻所致;出现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多是由于枢机不利,经络气血失和所致。王教授临床指出治病应“抓主证”,正如《伤寒论》中柴胡证所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长新冠患者易出现口干口苦、肢体烦疼、食欲下降、胸胁满闷等症状,见此用之即效。王教授认为长新冠期,机体并未出现实质性病变,多表现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精神等自身功能或相互之间的协调失常,凡辨证“功能失调”者均可处之。柴胡桂枝汤虽不可能“尽愈诸病”,却可发挥通平之能,作用于枢机这些关键节点,最大程度地恢复人体和谐状态,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7]。
4 症有兼挟,方有化裁,灵活加减王教授指出在明确病机、据机选方的基础上,也要随证/症加减,包括选用效药、合用他方、加减用量,进一步扩大主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8]。长新冠可引起多脏腑、多系统功能失调,更可夹痰瘀等病理因素,致使多种疾患的产生。
失眠:辨证属心肝血虚者多加用酸枣仁、柏子仁,用量常在20 g以上;辨证属痰热扰心者常合用柴芩温胆汤,或加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辨证属心肾不交者常选用黄连、肉桂取交泰丸之意;除辨证用药,王教授还常用半夏、夏枯草这一药对交通阴阳,夏枯草用量多在20~30 g,两者用药比例为1∶1。
乏力:出现此症状者多为温病后期邪去正虚,王教授针对此类患者对加用三仙即仙鹤草(30 g左右)、仙茅(5 g)、淫羊藿(10 g),一补肾、二补脾、三补气血精,共扶正补虚,益气提神。某些患者精神不振,可加入少量蜜麻黄(3~5 g),精神萎靡多为阳气不振表现,王教授认为麻黄为辛温通阳之品,可鼓舞精气上行,充养于脑。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麻黄有一定的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作用[9]。
心悸:属西医心律失常范畴。有虚实之分,虚者有气虚阴阳之别,可辨证合用养心汤、桂枝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实者有挟痰挟瘀挟饮之异,可辨证合用柴芩温胆汤、血府逐瘀汤、五苓散等加减。心率较快者加龙骨、牡蛎、徐长卿,心率较慢者加荆芥、麻黄,心律不齐者合用苦参、甘松、枳实这三味药。
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者,可加用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 g;便秘者常选用生白术、生枳实各30 g取枳术丸之意健脾行气,或选用自创经验方瓜蒌归芍润肠汤(用量均在20 g以上)滋阴养血润肠,或选用冬葵子滑窍通便,其味甘性寒,用量不宜过大,10 g左右。
另长新冠患者可还常表现为咳嗽经久不愈者,可加用旋覆花、白芍、炙甘草,此三味为金沸草散主药不可或缺,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减,在此基础上加入桔梗、杏仁一升一降,恢复肺气之宣发肃降,另加入清肺热之效药鱼腥草,并重用至30 g以增其效。某些长新冠男性患者表现为性功能下降,王教授常加用阳起石、鱼鳔、莲须等药补肾填精,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表现,王教授常辨证施治,灵活选方,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老妇止崩汤为其常用方剂[10-14]。
5 典型病案 5.1 病案1患者女性,48岁。2023年1月5日以“间断咳嗽1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1月前感染新冠,现干咳咽痒,痰粘,嗅觉障碍,味觉错乱,怕风、怕冷,不可食凉。舌质淡,根部苔腻,脉滑数。中医诊断:咳嗽,温病后期、气阴两虚证。西医诊断:长新冠。处方:柴胡10 g,炒黄芩10 g,法半夏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芦根20 g,麦冬15 g,北沙参10 g,荆芥10 g,蝉蜕10 g,桔梗15 g,旋覆花20 g,桑白皮15 g,制附片10 g,浙贝母15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周后随访,以上诸症改善。
按语:本例患者新冠后遗留咽部不适,味觉错乱,为典型长新冠症状,是余邪未尽,气阴两虚的表现。疫毒邪气留连肺部,肺气不利则咳,伤及气阴则咽干咽痒痰黏;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病久伤气,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不能上荣清窍则嗅觉味觉失常;病后体虚,久则暗耗伤阳,致使阳气不足,阳虚则寒,不能温煦故怕冷,阳虚卫外不固则怕风。结合患者舌质脉象,辨证为正虚邪恋,气阴两虚,治以扶正祛邪,益气养阴。王教授认为单纯益气养阴为治标之法,其本质在于新冠后人体枢机失调所致,应以和调枢机为根本,处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小柴胡与桂枝汤各半使得枢机利,营卫和。因患者咳嗽未愈,故加旋覆花、白芍、炙甘草合金沸草散之意疏肝理肺、降气化痰,酌加芦根、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荆芥、蝉蜕宣肺利咽,桔梗、桑白皮化痰止咳,再加少量制附片以温阳益气。全方气血营卫通调,对治疗长新冠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5.2 病案2患者女性,51岁。2023年3月8日初诊,以“血糖血压升高,失眠疲乏1月”为主诉就诊,患者自今年1月感染新冠后未尽愈,现仍遗留轻微咳嗽,伴血糖升高,血压不稳[10]。眠差,反复醒,汗多、盗汗、自汗,呃逆。舌质淡嫩,苔薄白腻,脉滑数。中医诊断:虚劳类病,太少不和。西医诊断:长新冠。处方:柴胡10 g,炒黄芩10 g,法半夏15 g,桂枝10 g,白芍15 g,人参10 g,炙甘草20 g,浮小麦30 g,大枣3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20 g,桑叶20 g,五味子5 g,炒酸枣仁30 g,芦根20 g,竹叶6 g,焦神曲10 g,炒麦芽10 g,麻黄根10 g,徐长卿15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23年3月22日二诊。汗减,睡眠较前改善,惟剩1~2点醒。晨起血压偏高144/90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6.0~7.2 mmol/L,心悸。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前方去炙甘草、焦神曲、炒麦芽、麻黄根、竹叶,加夏枯草30 g,钩藤15 g,泽泻15 g,黄连12 g,山萸肉20 g,珍珠母15 g,茺蔚子15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按语:王教授认为本例患者主要由于新冠后全身营卫、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而少阳为营卫、气血、阴阳之枢纽,若气机升降失调,少阳枢机不利,阳不入阴则不寐,阳气偏亢则血压升高。加之热扰心神则眠差、易醒;邪热郁蒸于体内逼迫津液外泄则自汗,津液外泄伤阴则盗汗余热未尽,热盛煎熬水谷精微,导致血糖升高、消渴病的发生。治以和调枢机,清解郁热,敛汗固阴,处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加减。加入煅龙骨、煅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五味子、炒酸枣仁养血安神;患者汗多,并加入浮小麦、桑叶、麻黄根敛阴止汗;患者新冠后遗留轻微肺部症状加入芦根通利肺窍;另加少许竹叶清热除烦。二诊时患者腻苔已下,汗出较前明显减少,故去麻黄根、竹叶;睡眠改善,偶有1~2点醒,加入夏枯草30 g合半夏以交通阴阳,增加安神之效;患者血压仍偏高,加入珍珠母、钩藤、泽泻清热平肝潜阳;针对患者血糖偏高加入黄连、山萸肉清热降糖、滋阴补脾。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用药,渐收良效。纵观王教授整个治疗过程,明辨病机,详审虚实,灵活加减,诸药配伍,令邪去而病自安。
6 结语长新冠是新冠患者康复后的遗留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备受许多“阳康”患者的困扰。王庆国教授从枢机论治新冠后遗症,别出心裁,并以和调枢机为根本治则,处以柴胡桂枝汤为主病主方加减,再据兼症灵活用药、标本同治,以增强对长新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辨治新冠后遗症提供了借鉴意义[15-23]。
[1] |
鲁杨, 陈琳, 顾吉娜, 等. "长新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2, 32(16): 2556-2560. |
[2] |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三十卷附遗文一卷[M]. 影印本.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1-10.
|
[3] |
张隐庵.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九卷[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8-10.
|
[4] |
丰广魁. "枢机"探微[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7): 6-7. |
[5] |
张介宾. 景岳全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0-20.
|
[6] |
林恩燕, 林炳辉, 陈炬烽. 清代福州名医陈恭溥与《伤寒论章句》[J]. 福建中医药, 2006, 37(4): 46. |
[7] |
陈萌, 王庆国. 国医大师王庆国"通平致和"学术思想解析[J]. 现代中医临床, 2023, 30(1): 1-4. |
[8] |
张晓乐, 闫军堂, 程发峰, 等. 王庆国辨治心悸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7): 3924-3927. |
[9] |
赵国平, 戴慎, 陈仁寿. 中药大辞典[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9-25.
|
[10] |
高宁, 秦广宁, 昝树杰, 等. 从张伯礼教授验案看"虚不受补"病证诊疗策略[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2): 97-100. |
[11] |
韩露, 刘海朝, 金昱彤, 等. "治未病"构筑中西医结合防控战线——吴以岭院士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2(6): 681-685. |
[12] |
闫景贤, 肖璐, 刘耀远, 等. 张伯礼教授"以平为期"辨治烟雾病临证思路[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2(5): 545-550. |
[13] |
黄明, 杨丰文, 刘耀远, 等. 张伯礼院士谈"中医药发展这十年"[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4): 409-412. |
[14] |
白立鼎, 李佳颖, 陈银潇, 等. 由中西医结合发展引发的思考[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3): 277-281. |
[15] |
王莹, 樊亚东, 王倩, 等.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高层次发展——吴咸中院士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2): 141-143. |
[16] |
徐欢, 刘海朝, 陈银潇, 等. 和而不同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王琦院士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1(1): 1-3. |
[17] |
黄湘龙, 肖璐, 李霄, 等. 张伯礼教授辨治冠状动脉痉挛经验浅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4): 409-412. |
[18] |
王继达, 刘海朝, 金昱彤, 等. 中西汇通, 守正创新, 科学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陈宝贵教授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6): 681-684. |
[19] |
原茵, 王瑾源, 赵舒武, 等. 医学专家谈中西医结合发展——何清湖教授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5): 545-548. |
[20] |
高玉萍, 田淑梅, 赵伟, 等. 以药促医加快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发展——刘昌孝院士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1): 1-4. |
[21] |
赖年红, 李雪纯, 乔晨曦, 等. 文化为基, 疗效为要, 开创中西医结合新时代——访谈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2): 148-151. |
[22] |
徐喆, 王哲, 赵伟, 等. 从病证结合角度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贾英杰教授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3): 273-276. |
[23] |
刘建卫, 董文瑾, 陶卉欣, 等. 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思考——王伟教授访谈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4): 421-423. |